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设计 查看内容

第十届首都规划建筑设计汇报展16日开幕:北京展示十年建筑旅程

2013-11-3 10:4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56| 评论: 0 |原作者: 时空编辑 |来自: 网络

简介:  新华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王军)正值寒冬的北京城16日向她走过的近十年建筑旅程投以热烈的回眸,建筑界的一项特殊展示将人们的思绪引向历史深处。   第十届首都规划建筑设计汇报展16日开幕。与以往不同 ...
  新华网北京1月16日电(记者王军)正值寒冬的北京城16日向她走过的近十年建筑旅程投以热烈的回眸,建筑界的一项特殊展示将人们的思绪引向历史深处。

  第十届首都规划建筑设计汇报展16日开幕。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展览不仅仅是展示过去一年北京的建筑创作活动,它还对近10年首都建筑创作的成果予以系统总结;这次展览的地址选定在天安门广场附近即将落成的北京规划展览馆,而这处尚未最后完工的建筑是一个由钢与玻璃组成的纯粹的现代主义作品。

  当这个展览出现在这样的建筑环境里的时候,人们多少感到有些意外。10年前建筑设计汇报展首次推出的时候,北京正处在民族风格建筑创作的高潮期,一时间,“大屋顶”式的建筑引起诸多争议。“凉亭何其多,淹没北京城!”一位观众在展览的留言本上这般写道。

  现代主义建筑长期以来不能在北京充分发展,是不少建筑界人士的心病。1956年《建筑学报》上曾有两位青年学生提出“呼唤现代建筑”,可迅速遭到“左”的批判,但这并不能遏制人们对现代主义的梦想。

  16日开幕的这次展览正向人们展现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这个古老的城市开始从“大屋顶”中走出来了。人们在展览中看到,这个城市的形象已不再由10年前的新东安市场、北京西站等“大屋顶”式的建筑所定义。国家体育场、五棵松体育中心等一大批现代主义建筑即将拔地而起,表达了北京走向世界的热望。

  然而,“民族的或世界的”仍是喧闹的主题。伴随着国外建筑大师纷纷竞得北京奥运场馆设计的重量级项目,“北京不应该成为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场’”又成为建筑界的一派呼声。而对立面的声音也同样强大:“只有不断开放才能真正提高中国的建筑设计水平。”

  有着300多项陈列的这个展览正试图把上述问题由建筑界引向社会。展览的主办单位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将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展陈期间,举办由各方人士参与的“首都十年公共建筑艺术的发展与思考”“新中国50年建筑艺术发展概述”等学术活动。这不由得让人们想起了建筑学家梁思成当年所述:“非得社会对于建筑和建筑师有了认识,建筑不会得到最高的发达。”(完)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