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设计 查看内容

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完成历史使命

2013-11-3 10:3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70| 评论: 0 |原作者: 时空编辑 |来自: 网络

简介:日前在乌鲁木齐结束的建筑教育年会上,除了为2001年迅达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颁奖之外,还达成了一条初步共识――今后不再举行每年一届的大学生设计竞赛。 本届的竞赛题目是民俗文化中心设计。参赛 ...
日前在乌鲁木齐结束的建筑教育年会上,除了为2001年迅达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颁奖之外,还达成了一条初步共识――今后不再举行每年一届的大学生设计竞赛。

本届的竞赛题目是民俗文化中心设计。参赛学校共计66个提交方案359份。经评审,共选出获奖方案66个,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佳作奖48名。获奖面覆盖26所建筑院校,占参赛学校的百分之39.4%。 建筑学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仲德昆在总结报告中指出,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自1993年开始以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1998年,竞赛主要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制定了十分严格的竞赛规则,对图面规格,表现方法,甚至于文字的标注,都作了十分严格的要求。第二阶段:1999——2000年,为了强调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注重设计构思,对竞赛题目进行了改革,统一命题,同时由各校自行拟定任务书,自行选择地形。第三阶段:2001年,结合两种模式的优点,采用统一命题,同时允许学生对周边地形局部自行设置条件。

九年来,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对提高各校建筑设计教学水平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从今年的竞赛提交的作品来看,水平差距已经很小。获奖学校的覆盖面达到了接近40%。这一切,说明目前的竞赛方式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与会代表就大学生竞赛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的问题具体如下:

1、大学生竞赛选择在大学第三学年下半学期不合适,原因是学生的总体水平还未达到一定高度,自主设计能力不是很强,因而许多竞赛作品并不是出自三年级学生之手,而是受高年级学生的设计指导,或完全代替。这样就造成了各学校不能平等竞争。

2、各高校的作品过多的含有辅导教师、研究生等等的思想或手笔,学生的竞赛就演变为各校教师实力的竞争,失去大学生竞赛的本来目的,给各校带来很大的压力。

3、 每年的竞赛题目均为虚拟的,缺少真实性,题目中的限定因素很少,造成完成的作品过多的理想化,而实际建筑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4、 竞赛作品中所暴露出的建筑技术方面的问题较多,这反映出大学生本科教育教学计划方面的不足之处,竞赛中只强调方案设计,而对其它的相关知识不够重视。

5、竞赛图纸的表达方式规定太死,应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并适当地加入电脑辅助设计。

6、 建议竞赛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理由是毕业班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强,设计时间充足,同时将毕业设计(竞赛)成绩与学生分配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

经第三届专指委第四次会议讨论,决定对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进行较大的改革。基本的思路是:举办“大学生建筑设计优秀作品观摩和评审”,要求各校选送三、四、五年级的比例选送方案,在其中按年级评选出约20%的优秀学生作业,授以优胜奖。专指委将组织专人制定竞赛方法和规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出最终的决定。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