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给排水 查看内容

“中水回用”让2万亩的戈壁渐渐全面苏醒

2013-10-30 23:3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44| 评论: 0

摘要: 摘要: 这是一片沉睡了上万年的荒凉的土地,松软的厚厚的土壤因为没有水,只能静静的平铺在一望无际的戈壁,这也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因为没有水,松软的土壤只能荒凉地沉睡。当一座518万立方储量的的中水库在机械的轰 ...

摘要:这是一片沉睡了上万年的荒凉的土地,松软的厚厚的土壤因为没有水,只能静静的平铺在一望无际的戈壁,这也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因为没有水,松软的土壤只能荒凉地沉睡。当一座518万立方储量的的中水库在机械的轰鸣声中趸在这块土地上时,这片2万亩的土地有了生命的颜色,悄然苏醒。


  跨越式发展山城旧貌新颜


  阿勒泰市是个边陲小镇,两山加一河的格局,让这座小城显得精致内敛。随着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阿勒泰市也乘着跨越式发展的列车,一路灿烂驶来。短短几年,阿勒泰市容市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南延、北优、中部改造”的城市规划,让城市向两端延伸扩大,中部亮化、美化让城市品味凸显。不仅如此,奎阿高速公路马上就要通行了,铁路也准备修在家门口了,变化最大的就是充满生机的将军山,在起起伏伏中,让绿色在城市的上空蔓延。
  市民们欣喜地看到,昔日,克兰河大峡谷、乌齐力克夏牧场、五指泉旅游景区的开发,让旅游环线串珠成链,在千里旅游画廊里,阿勒泰成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会客厅,成为旅游沿线上的中间节点城市。人们还欣喜地看到,阿勒泰市的大小广场、休闲区,延着市区的两条公路有条不紊的穿插着在克兰河两岸。多层与高层交错,洋房与别墅并肩,这个精致的小城已经荡漾着现代化十足的城镇气息。
  2012年,居住在克兰河下游的居民喜出望外。城市的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集中排放在距离红墩镇22公里以外的中水库了。自此,克兰河下游的水里,鸭子自由地游泳了,小孩儿放心地在水里戏耍了,种地的百姓也放心地用水浇地了。


  中水回用戈壁千亩植绿


  中水库的建造,是阿勒泰市城市污水净化取得的又一个硕果。2009年国家投资总额约4300万元,建设阿勒泰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污水库,库容面积约518万立方。同时,对市区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升级,勒泰市升级污水净化处理系统,设备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操作,全程监控,不留死角,解决了污水中含沙量高及食用油含量较高、在低温下设备容易腐蚀老化的问题,经过处理后的城市生活用水达到了农业灌溉标准。利用“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开发植树造林,利用处理的污水浇灌树林,进行资源利用变废为宝。阿勒泰市一跃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污水净化、中水回用系统。
  在距离污水处理中心22公里的喀腊苏中水库,一个518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矗立在茫茫戈壁上。在水库的周边,千亩的树苗正在生长,灌溉的毛渠纵横延伸。2013年10月底,阿勒泰地市上万名干部群众集中几天时间在中水回用示范园植树,场面之宏大,人数之多,这在阿勒泰市植树历史上实为少见。据阿勒泰市建设局副局长尹晓文介绍:示范园区去年加今年绿化造林面积约有6000亩。几年光景,阿勒泰市中水回用环境治理示范区出现一大片生机勃勃的杨树林,在阿勒泰人的共同努力下这里荒漠戈壁滩已变成几公里长的绿色长廊。


  绿化荒山,造林荒漠戈壁滩


  自中水库蓄水后,不仅吸引了上百只水鸟在此嬉戏,也有候鸟在此安营扎寨。中水库周边有2万亩的土地,自去年至今年共植树6000余亩,照此速度,再过两三年,两万亩的土地将全部植绿。
  漫步在中水库的环形路上,一湖碧水映着蓝天,一群野鸭在湖水中嬉戏,深秋的寒冷并没有令野鸭们又丝毫的寒意,眷恋地在无人打扰的湖水中畅游。水库周围一株株树木在深秋的微风中,等待着来年蓄势萌发。据城市建设负责部门的领导介绍,中水库周边的万亩土地植绿后,将和克兰河东岸的林带连为一体,形成灌溉互补。
  植树造林是、荒山绿化,是阿勒泰市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填补戈壁生态空白的一个大手笔。阿勒泰市以创建“山水宜居、生态园林、民族文化、休闲度假”为目标,大力实施“荒山绿化、城市亮化”生态建设工程,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林体系;让山城大地绿色环抱、绿树成荫,既能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土壤的作用,又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生态的和谐,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绿化荒山,造林荒漠戈壁滩。美丽阿勒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万亩的戈壁随着汩汩流淌的中水回用,渐渐全面苏醒。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