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论文 行业视点 查看内容

把最美的风景留给百姓

2013-10-31 18:1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37| 评论: 0

摘要:   大概没有人不喜欢绿色,对绿色的崇拜就是对生命的热爱。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一座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资源,属于全体市民,不该被任何人独占独享。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穷富裕,都可以共同享受。我们希望能把这个城市 ...

  “大概没有人不喜欢绿色,对绿色的崇拜就是对生命的热爱。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一座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资源,属于全体市民,不该被任何人独占独享。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穷富裕,都可以共同享受。我们希望能把这个城市里最美的风景留给老百姓。”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如是说。

  把最美的风景留给百姓——这是徐州市委、市政府的动力,也是徐州建设者的行为宗旨和准则。然而,知易行难,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算笔民生账——让绿于民是赔是赚

  到2011年年底,徐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42.2%、40.3%和15.2平方米。如此多的绿地面积从何而来?

  “拆”出来!徐州市城乡建设局局长张军介绍至此如数家珍——2009年,徐州市启动“棚改”工作,惠及百姓近20万人、总面积达407万平方米。而“棚改”整理出来的地段,除了部分建设定销房和配套服务设施外,几乎2/3以上的面积都即将或者已经成为市民公园、广场和绿地。同时,为了让老城区逼仄的空间变得更加疏朗通透,徐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核心城区10亩以下的地块不再建设,都用来建设、改造城市绿地。

  棚户区改造本来已是“赔钱的买卖”,若整理出来的土地卖给开发商或许还能“赚”回一些——这种普遍存在于各级政府中的价值观在徐州却站不住脚。

  “让绿于民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土地商业价值的诱惑。”徐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昊说,短短数年,云龙湖畔的风景把商业用地的出让价格迅速推高。按此计算,如果政府拍卖环湖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直接收益将超过几百亿元。

  “看你怎么算这个账。”徐州市政府领导向记者介绍:“急功近利地算,当然是‘拆出一块、开发一块’资金回笼速度最快,看上去最‘赚’钱;可是从长远来看,地块拍卖后,用同样多甚至是更多的钱,也买不回这样的生态、买不来老百姓的幸福感。我们要把城市中最美丽的风景,永远地留给老百姓。何况,我们优美的城市环境,也为徐州吸引了大批的投资!”

  打好建设牌——苏北城市也精细

  徐州市委、市政府在制订生态建设目标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提出城市绿化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种草种树。“它应是对自然的回归,对美的追求,绿化中要见趣味、有品位。精心、精致、精细、精品缺一不可。”徐州市的领导是这样要求的,建设过程中更是这样坚持着。

  宏大之中有细节。在城市建设中,这座苏北城市处处体现了徐州人的性格——“粗中有细”。以云龙湖景区建设为例,大到规划布局,小到乔木与灌木的穿插、花与石的搭配、地砖的选配铺装,都是从大局着眼、严控细节。一位建筑工人回忆,施工的细微标准不胜枚举:“砖块交界处必须平整,地砖缝隙保持笔直;230个坐凳全部使用塑木材质,高度控制在人体感觉最为舒适的42厘米~45厘米;凳子棱角都要打磨掉以免伤人……”除此以外,徐州市近年来逐步摒弃大面积的草坪,改为选取一些适应本地、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灌木、乔木、草木自然搭配,疏密有致,野趣盎然。

  记者在云龙湖环湖行走,感到无比惬意——没有任何围墙能阻隔游客的脚步,看不见一处独占湖景的别墅,找不到一块“游人止步”的告示牌。宏大的景区为市民提供全身心融入的宽敞空间,精心的布置得以让市民近距离地去看、去听、去感受绿色带来的惬意。小小的景区建设展现的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更是这座城市愿意为广大市民提供美景的愿望和决心。

  在奎山公园,记者与两位手提鸟笼的退休“老徐州”攀谈。两位老人家自豪地说:“谈起扬州、苏州,人们都赞美那里的园林风景,我们徐州这几年的绿化速度比他们快,而且我们这里走出住宅小区三五百米就见绿。”徐州市委市政府,将生态建设根植于这座老工业城市的建设首位,棚户区改造,绿色跟进;塌陷地修复,生态领先;村庄整治,环境优化。

  怀着感恩的心——政府、百姓互相道谢

  “徐州的老百姓特别可爱。”在接受记者采访短短的1个小时里,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这句话说了不下3次。他由衷地说:“徐州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跨步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百姓的支持。”

  拆迁一直是敏感话题。2008年5月,徐州市大马路三角地开始动迁。该地段位于徐州主城区的繁华地段,紧邻徐州市3条主干道。拆迁工作即将展开,工作人员都犯了愁——那个地段不好拆,拆迁工作不好做。可是听到工作人员介绍这块地拆出来准备建设绿地、游园,加上安置补偿工作到位,老百姓十分支持。100户人家(商户)10086.53平方米建筑,不到3个月全部拆完。珠山公园、云龙湖边……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徐州城乡建设局的同志介绍:“在云龙湖周边,我们3年拆了1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老百姓给予我们非常大的支持。我们正计划在珠山公园建一座感恩碑,感谢老百姓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现年56岁的老董就住在云龙湖岸边的永业小区,每天早晚都要花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围着云龙湖走上一圈。“你们从北京来的?”老董反问:“党的十八大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依你们看,我们徐州是不是走在了前面?”他满脸自豪,记者却暗自讶异:“您懂得可真不少。”“是啊,我每天都看新闻联播,看徐州新闻。以前觉得新闻里的事儿离我们挺远,现在看来,离我们近得很。”老董继续说道:“新闻里经常说的显山露水、还绿于民,这不,曹书记说的现在都做到了。我们从心眼儿里感谢他们。”

  党的十八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达45处之多。而在徐州,记者深切地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十八大”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徐州市脚踏实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更是无声地拉近了政府和百姓的距离。

  今日徐州,市民们自觉地遵守着城市绿地保护的各项规定,仔细地爱惜着每一盏路灯、每一棵树、每一根草。谁不愿自己的家乡山清水秀?谁不愿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如画的家园?政府把最美的风景留给了百姓,而百姓们也必将让这绿色美景世代相传。

责任编辑:风信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