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借旧城改造释放土地 开发链条考验房企运营能力
城市化的发展在带来庞大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资源的匮乏,尤其是在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CRIC数据显示,从2001年-2011年全国32个重点城市土地购置面积来看,这些城市近年来土地供应总量整体呈递减的走势,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中心城区土地供应量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深圳今年更是中心城区零地块出让。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推进旧城改造,释放更多土地到市场,理所当然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不少企业更把投资旧城改造作为在大城市做大做强的战略性选择。另外一方面,旧城改造项目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也对房企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哪些企业在做旧城改造项目,怎样的企业适合运作旧城改造项目,企业如何运作旧城改造项目?以万科、华润为代表的央企,以及佳兆业为代表的民企无疑成为这方面的典范,并在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和思路。 一、大城市发展需要旧城改造 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庞大的市场需求。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城市化率分别达到86%、89.3%、83%、100%。受益于较高的城市化率,四大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稳定,需求较为旺盛,发展前景较好。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土地资源缺乏,后续发展受限,这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尤其是大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中,2010年,上海、北京中心城区商品住宅供应占地面积分别为全市的5.7%、15.8%,而2008年-2011年间,深圳中心城区的土地供应量从93.48万平方米下降至0.92万平方米,今年以来,中心城区更是零地块出让。 一线城市中心城区土地供应减少,供地郊区化,面对土地资源极度匮乏的问题,地方政府也因此更加着眼于对土地价值的再挖掘。加快推进旧城改造,释放更多土地到市场,就理所当然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 在我们看来 ,旧城改造的本质在于城市中心土地单位价值的重新挖掘、需求的重新匹配、以及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的要求。在新增城市空间资源极其有限的条件下,旧城改造可以盘活存量土地,破解资源瓶颈,促进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此看来,旧城改造有助于实现这样几方面的利好。第一,提升土地价值。旧城改造直接带来大量城市中心优质土地的释放,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土地单位价值被重新评估。第二,适应产业转型。旧城改造随之而来动拆迁,带来大量新的购房需求,且需求较为多样性。第三,改善区域环境。在改造过程中,城区的重新规划利于环境的提升以及土地的集约使用。 二、专业能力是旧城改造项目运作的关键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在以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供地结构远郊化、政府加快推动旧城改造等背景下,旧城改造已然成为房企在大城市做大做强的战略性选择,作为企业未来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综合看来,投资旧城改造项目具有这样几点优势。第一,旧城改造有效提高房地产市场供应,满足大城市旺盛的市场需求,有助于企业提高大城市市场占有率。第二,在旧城改造之后,项目区位效益显著提高,土地经济价值将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从而提升地价以及房价。企业精心完成旧城改造的过程,实际上是土地加速增值的过程。三是获得较高的开发利润,在开发过程中,不管是对企业资源的聚合,还是品牌市场能见度的提升,都有不小的作用。 尽管如此,旧城改造开发过程中的风险与难度也不容小觑。有别于一般的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项目涉及拿地、融资、规划、拆迁等多个方面,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旧城改造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企业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能力。其次,旧城改造周期性相对较长,则决定了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资金实力。而专业开发能力是旧城改造业务得以实现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说,资金雄厚、综合能力强的企业在旧城改造方面更有优势。具体看来,一是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因为旧城改造项目开发时间跨度大,推进难度大,所以必须有资金支持。二是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能力。一方面是房地产开发的专业能力,而另一方面则是法律、管理等专业能力,旧城改造项目一般存在较多历史遗留问题,涉及法律纠纷、拆迁补偿、历史遗迹保护,因此需要专业人才来处理和解决问题。三是必须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平衡各种利益关系。 从目前来看,涉足旧城改造的典型企业主要分为这样三类:首先是丰富的有旧城改造经验,典型企业代表如佳兆业等,企业拥有丰富的本土资源和开发经验,谈判合作有优势;其次是拥有大型综合体项目操作经验且资金雄厚的央企,比如华润、招商等,易获得地方支持;三是具备较好商业模式的企业,比较能获得原住民的信任和支持,如卓越、京基。 责任编辑:风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