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合肥轨道交通的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是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不少问题。昨天,在胜利广场地下改造项目,这个曾经备受关注的项目如今因多重因素影响早已搁浅,目前复工仍遥遥无期。

偌大的工地早已空荡荡 昨天下午,在胜利广场地下改造项目现场。越过高高的围挡,施工现场空无一人,只剩下几台塔吊高耸着。地下一层的建筑尚未封顶,建筑用的钢筋都已经生锈了。不远处的胜利广场欢乐城项目售楼处早已人去楼空。路边一排未来得及拆迁的门面房上,贴满了各种小广告。除了匆忙走过的几个行人,现场非常安静。 据了解,胜利广场改造项目2010年就已启动,按照规划,这里将在地下打造8万平方米的商城,为市民提供影院、餐饮、购物、泊车等服务。地上还将建公园。 附近的一位居民告说,工地早在去年就已经停工,“一直没有开工的迹象,前几个月还有几名保安在现场看守,现在一个人都没有了。”据知情人士透露,该项目由于多重原因停工。 地下空间开发问题多多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合肥城市地下空间均以浅层利用为主,且分布零散不成体系。 在功能方面,目前合肥地下空间的开发仍以停车场为主,大型的地下综合体和地下商业设施,以及其他类型的地下设施则刚刚起步;在开发方面,地下空间建设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政府和一些企业之前考虑不足,已经存在的大量建筑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形成了较大的制约,而部分公共建筑的地下空间尽管已经开发,但在将来的建设中,为将各地下空间连接成片增加了难度;在开发建设管理方面,合肥当前尚未有鼓励地下空间开发的法规政策出台,产权不明晰、管理不规范,地下空间开发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开发机制,也缺少一个统筹协调的管理机构和分工机制,这也增加了后期维护等工作的难度。 专家建议 规划地下空间要有超前意识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为了节约地面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已成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发前要反复论证和勘查安徽省人大常委、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教授级高工李益湘早在2005年就曾以“开发地下空间、打造地下合肥”为题撰写过提案。在他看来,合肥市地下空间资源丰富,优势明显:一方面合肥的地质环境条件良好,便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另一方面合肥地下空间基本未开发,高层、超高层建筑不多,地下空间开发潜力大、难度小。李益湘表示,在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的各种规划应提前谋划。开发前要填制合肥市三维地质填图,调查各类地下工程包括地下管网的空间分布,不能盲目设计。地下空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建成,改造和改建的难度相当大,因此开发之前要经过反复论证和现场勘查。 地铁建设带来发展新机遇 “地下空间不仅仅是停车场、地下人防设施,还可以作地下商城、休闲娱乐场所、医疗机构等多种用途。”经济学者宋宏表示,目前很多发达城市都采用“竖向规划”的发展模式,即由城市的平面发展转入地下发展。合肥地下空间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比较零散。 “合肥地下空间的商业和民用非常短缺,而目前地铁线的建设给地下空间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宋宏认为,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推进,地下空间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合肥的规划建设应有超前意识,在审批城区的建设工程时,要为今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预留空间。他还建议,要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科学研究,成立专家咨询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