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半能耗创同等效益
摘要: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实践的必然要求,也是率先走出一条与珠江东岸不同路子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取得了斐然成效。“ ...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实践的必然要求,也是率先走出一条与珠江东岸不同路子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取得了斐然成效。“十一五”时期,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从0.779吨标准煤降至0.636吨标准煤,下降18.36%,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367吨标准煤/万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9%,全国平均水平的32%。 ■促进技改降耗:政府出1元拉动企业60元 市委、市政府坚持技术进步为主导,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多万专项资金,对一些专业对口、应用性较强的节能技术,组织需求企业开展项目考察、专题诊断和专题技改,带动一大批重点用能企业投入资金从事节能技术改造和优化创新。据统计,政府和企业技改投入拉动比达1:60以上。 腾讯科技亚太有限公司是腾讯科技的生产中心。在产品老化测试流程中,企业用电流回馈型电子负载系统替代传统使用的电阻负载和能耗型电子负载系统,年节约电量106万千瓦时;在改善空调系统方面,指导用户通过使用环保节能的L300a冷冻液、加装空调余热回收系统等措施,提高制冷能效20%,年节省用电量70万千瓦时;此外,企业在新建项目和旧厂房推广绿色照明工程,用T5节能光管逐步替换T8光管,仅此一项每年即节省电量50万千瓦时。 像腾讯科技这样的“节能示范点”,在中山还有很多,遍布各镇区商业、大工业、企事业单位。“十一五”期间,全市77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49.2万吨标煤,完成目标任务的183.9%。 ■淘汰落后产能:关停玻璃厂等省下8万吨标煤 我市对重点耗能企业大力实行节能改造。以工业企业项目节能为重点,逐步淘汰小玻璃厂、小水泥、小造纸厂等一批落后产能企业,对全市主要发电企业实施"油改气"和热电联产节能改造。"十一五"期间,全市淘汰落后的小火电、小机组等设备28万千瓦,淘汰造纸厂、造纸包装行业落后生产线3条。据统计,仅关停玻璃、造纸、染整等能耗比较大、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的企业,即减少能源消耗82084吨标煤。 与此同时,我市狠抓清洁生产,让传统的"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型工业结构向"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工业结构转变。目前,全市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已覆盖印染、电镀、线路板、造纸、化工、制革、家电制造、污水处理、发电等多个行业,有24家企业获得"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称号,近40家企业获得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清洁生产资助。 ■发展循环经济:企业沼气发电一年节约电费数十万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我市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杜绝"一次性消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我市从2003年起即着手开展的新型墙体应用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市关闭红砖厂240多间,发展新墙材生产企业35家,生产新墙材28.7亿块标砖,累计节约和保护耕地4743亩,节约标煤18.34万吨,利用工业废渣41万吨,减少废气排放4600吨。 又如利用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处置厂产生的沼气作为电厂发电的燃料,在农业、畜牧等行业推广使用沼气发电。以坦洲镇肉联厂为例,通过建设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每年可产沼气14.4万立方米,年发电25万千瓦时,仅沼气替代柴油、污水利用两项每年即可为企业节省近50万元。该项目的建成,为解决全市肉联厂普遍存在的粪尿流失、污染河道等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目前,中山食品进出口公司下属的白石猪场已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签约,计划筹建第2座沼气发电站,预计建成使用后,每年可发电约30万千瓦时,年节省电费2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