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结构 查看内容

1555岁大明寺大雄宝殿修缮“国考”过关

2013-10-21 23:5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70| 评论: 0

摘要: 摘要: 大明寺是扬州现有历史最早的寺庙,也是全国重点寺庙。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元年(公元457)。清咸丰三年(1853),大明寺(时称“法净寺”)又一次毁于战火。至同治中兴时期,方有重建之举,所以今日所 ...

摘要:大明寺是扬州现有历史最早的寺庙,也是全国重点寺庙。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元年(公元457)。清咸丰三年(1853),大明寺(时称“法净寺”)又一次毁于战火。至同治中兴时期,方有重建之举,所以今日所见大明寺的主体建筑,多为晚清风格。

大雄宝殿修缮图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大明寺大雄宝殿抢救性修缮保护工程作了竣工验收。专家组组长、文物保护专家、92岁的戚德耀经过现场仔细查勘,对修缮工程给予极高评价,认为扬州意匠轩园林古建建筑营造公司对本体研究深入、判断准确,采用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等传统手法,重现了大雄宝殿雄伟、壮观风貌,精确地恢复了原状。
沿用传统工艺,慎用新材料
对古建筑进行查勘,主要检查建筑物的现状,检查现有建筑平面、建筑结构(木结构、砖石、抱框等)、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工艺技术等损坏腐朽程度。经查勘,发现大殿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如佛坛背后的“海岛观音”泥塑群像,应属重点保护范围;房屋平面、整体结构保存较好,四周无明显下沉,但瓦屋面、门窗、油漆损坏严重,部分木柱腐朽严重。拆卸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个部位、构件。特别是梁柱、桁条、枋、榫卯等部位逐一过目,做好记录。该修的修,该换的换,消除了房屋的安全隐患。
沿用古建传统工艺,严把质量关。瓦屋面铺设用料是传统材料,不用水泥等现代材料,便于今后维修;老瓦铺高采取“富脊穷檐”的固定措施,并加厚加密。大殿柱子油漆施工严格按照“一布四灰”、国漆四遍的传统做法,对施工中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做法坚决返工,如麻布工序施工时发现布与柱体粘结不牢,要求返工重新裹布。慎重使用新材料,对大殿重点隐蔽部位进行补强或加固。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但在古建筑修缮中必须慎重使用,原则上只用于补强或者加固在隐蔽部位。如屋面防水采用SBS防水卷材冷铺、木条压定,以防温差胀缩造成瓦面下滑等等。
坚持“四原”修旧如旧延长了古建筑生命
戚德耀对意匠轩的“四原”做法非常满意,即坚持文物“四原”(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进行质量控制,最终做到了修旧如旧,又延长了古建筑的生命。保护原房屋的形制。大殿形制基本完好,因年久失修,在拆除、维修中稍有不慎将会影响房屋的结构。为此,深入研究后决定在拆卸和铺设瓦屋面时采取对称施工,避免因施工荷载不均导致房屋构架走动。
严格按照原状恢复。在正脊的正吻、戗脊的文臣武将残缺不全,按照有关资料研究配置方案,找窑厂烧制,成型后基本符合原状。在拆换、修缮斗拱时,将斗拱按照原件放样制作。木橼更换较多,都按原有规格尺寸配制安装。这样大殿基本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要求。保留原材料,以示原状。保留原有建筑材料是古建筑修缮的原则之一,在维修中尽可能保留原有材料继续使用。如瓦屋面人工拆除时将完好的瓦件保存下来,集中铺设在屋面正面,以示原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