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行业领袖 查看内容

秦佑国:人类活动已经引起全球性的环境危机

2013-10-14 23:3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013| 评论: 0

简介: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 秦佑国 导读:能源是有限的,自然环境是脆弱的,我们必须走绿色建筑这样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那么绿色建筑如何实现环境保护?又将如何节约能源?与城市发展又如何相互融合呢? ...

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 秦佑国

导读:能源是有限的,自然环境是脆弱的,我们必须走绿色建筑这样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那么绿色建筑如何实现环境保护?又将如何节约能源?与城市发展又如何相互融合呢?

现在我们的城市是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的森林,人类文明发展到了这一步,人类也可以以此为骄傲。然而它每天都在消耗着能源、影响着自然环境。能源是有限的,自然环境是脆弱的,我们必须走绿色建筑这样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那么绿色建筑如何实现环境保护?又将如何节约能源?与城市发展又如何相互融合呢?新华网邀请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秦佑国、北京百高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绿色建筑产业专家论坛秘书长陆泽荣做客,同网友交流如何发展绿色建筑,实现绿色中国梦。

Q:那么我先请问专家,绿色建筑在我们生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秦佑国:其实这个问题是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增加,你比如在古代就那点儿人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现在已经60亿人了,这是一个原因。第二就是人类物质活动规模的加速膨胀,建那么多城市、修那么多铁路,所以物质活动规模的速度也膨胀了。

因此,人类和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就从以前生产力不发达时的传统社会是一种顺应和依存的关系,而今天,人类的活动已经影响到地球的自然环境,而且这个影响可能以前也有影响,但只是一个局部的环境,但是现在已经扩展到整个地球的尺度,这就引起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气侯异常、热带雨林破坏、荒漠化等等,再加上能源的短缺,这个时候就使得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的人类就不得不去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可持续发展就成了一个人类的共识,从而提出了生态、绿色、低碳,也使这些成为了流行。

但是因为各个国家之间发展阶段是不同的,一个国家中间各个社会阶层的贫富差距也是不同的,这就使得问题变成了一个十分错综复杂的问题。刚才你提到了城市建设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的森林,这就说明城市建设和房屋建设是人类当今社会最主要的物质活动,我们刚才谈到物质活动,其实城市建设以外还有交通、电力。

住是最主要的物质活动,而且建筑和城市也是最大规模的、分布范围最广的人工活动,就是人去建造的这个环境。那么现代建筑对这个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响应其实老早已经有了,在六七十年代已经有了,当时叫太阳能建筑,节能建筑开始了,为什么?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是能源供给上的问题,但是随着人们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广泛深入,这时候建筑对环境的响应就从能源方面扩展了,它扩展到去全面审视你的建筑活动对全球生态环境,也扩展到你周边的生态环境,还有居住者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这种响应叫做空间的全民性,从全球到周围到你住的地方。

同时,这种全面性的审视还包括时间上的全面性,审视建筑的全寿命影响,包括建筑材料你所说的钢筋混凝土原材料是怎么生产的呢?例如你要大量地用水泥,你开采水泥的石料都要大量的能源污染和能源消耗,还有运输、加工、建造,建造之后建筑要使用,使用阶段也有建筑能耗,主要指的就是使用,还有维修,还有改造和拆除后建筑垃圾放哪儿去啊?有的能回收有的不能回收,所以这要全生命周期考虑。

所以有两个考虑,一个是空间的全面性,一个是时间的全面性。其实我刚才提到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国际上开始做建筑节能什么的,比如太阳能建筑,你要知道中国其实也是在那个时代,就拿我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当时叫建筑系,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做波动式太阳能利用和波动式太阳房设计了。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