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行业领袖 查看内容

刘东卫:绿色、可持续、节能、环保和低碳

2013-10-8 23:4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90| 评论: 0

简介: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 刘东卫 主要荣誉: 1995年,山东金茵小区获得建设部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秀奖; 2000年,浙江湖州东白鱼潭小区获得第九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2000年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 刘东卫

主要荣誉:

1995年,山东金茵小区获得建设部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秀奖; 2000年,浙江湖州东白鱼潭小区获得第九届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2000年,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研究项目》,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北京怡美家园获得北京市住宅区规划设计优秀奖;2001年,浙江碧浪湖居住区获得建设部城市试点小区规划设计优秀奖;2001年,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村镇小康住宅研究项目》获得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突出科技成果奖;2003年,《城乡社区建筑与环境和公共场所防控“非典”类流行性传染病应急管理措施及对策研究》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5年,由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授予“人居环境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6年,《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规程》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9年,华远君城获得科技部精瑞科学技术奖;2010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中国房地产最具创新力领军人物”称号;2010年,雅世合金公寓获得北京市住宅区规划设计优秀奖; 2010年,十二院城获得科技部精瑞科学技术奖;2012年,雅世合金公寓获得广厦奖;2012年,《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3年,雅世合金公寓获得詹天佑大奖。

Q:首先让我们聊一聊最近比较火的违建问题吧!继北京最牛违建曝光后,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违章建筑问题也相继被披露,您能谈一下违建对建筑本身会有怎样的影响?

“楼顶别墅”的违章建筑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大多数人关注的是侵害他人的权益的问题,我认为下述两个方面更值得我们深思,第一个方面是,关于公寓或者住宅中的物权如何界定和区分,第二个方面是公寓或者住宅,如何能保证它长久的品质和价值的事情。

从建筑方面看,从国外一些法规和建筑的设计规定,最重要一个理念还是物权。自己住户专有的部分如何界定,以及什么是住在小区或者集体的,包括户外公共的场地建筑物,问题我觉得好多都出到这儿,住户不要妨碍大家的公共利益,这个意识必须要加强。

另外,房子从住进去以后,每个家庭还涉及到装修和设备的老化问题,从物权来讲是一样,比方在装修阶段,比方在有些管线,比方说排水管、承重墙,实际这些东西都是公寓这些人共有的部分,好多人在装修的时候没有这些方面的意识,就破坏,甚至是损害,甚至拆除有些承重墙,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

Q:我国建筑一般使用寿命低于三五十年的情况比较普遍,而日本、欧洲等国家建筑的使用寿命可以在80年、100年以上,这与建筑当初的规划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当前由于住宅生产方式等原因所限,我国的住宅建筑还存在着寿命短、耗能大、有质量通病的问题。例如,住宅寿命是指能保持其基本性能、具备基本功能、保证基本品质而具有使用价值的时限。一般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而住宅的管线、设备等会老化,5至30年必须进行更换,应保证在住宅的维护检修和在使用寿命前提下方便更换。又例如,装修时很多人都要对房屋主体结构进行大量的改造,这无疑是我们今后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借鉴国际先进SI住宅建设发展经验,通过这些研究和实践,我们既能够很好地降低维护管理费和资源的消耗,也能够提高住宅的资产价值,给老百姓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使住宅的生命周期得以延伸。

Q:在实现住宅产业化与工业化、长寿命化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是建设理念,其次是机制和标准,最后是技术。理念的转变需要一个培育和发展过程,关于机制和标准,我们标准院也正在进行积极的研究,比如可持续发展建设理念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标准、规范编制工作,有了标准,才有可能实现工业化发展。今后转型期的住宅建设应该以长寿性的理念为指导,全面提高延长住宅的使用寿命,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全社会对住宅寿命和耐久质量问题的认识,大力推进长寿型的住宅建设。推行长寿化住宅的住宅部品化生产是积极发展住宅工业化强有力的工具,需要对部品集成化生产提出新的要求——部品模数制、部品标准化、接口通用化要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最终实现成本降低。在关键技术方面,重点进行加快技术整合和优化建筑体系的工作,研发普适性工业化住宅设计及集成技术,SI住宅内装分离与管线集成技术体系。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和投入,大力发展住宅工业化的集成技术,相信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长寿化住宅离我们不会太远了。

Q:房地产市场总是不断有大量新概念涌现。对建筑师而言,如何应对这些市场思潮的流变呢?

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生产,再到后期的使用维护,直至改造拆除,构成了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可持续、节能、环保和低碳,这些概念是贯穿住宅全生命周期的若干线索。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开发建设、规划设计,核心关键词便是全生命周期,也只有回到这一常识,所有的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一方面,建筑是由寿命不同的部分构成的,管道产品的寿命多为30 50年,主体结构多是50 70年,将不同寿命的住宅组成部分区分开来,便于维护维修,正是国际通行SI住宅体系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家庭结构也不断发生动态变化,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时预留改造余地,使建筑尽可能地适应家庭生活不同阶段的不同居住需求。

Q:建筑节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师应当在这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要做好一个住宅的规划设计,节约资源和能源意识是基础。例如,新建建筑节能有两个最基本的措施,合理控制形体系数、科学设置窗墙比。与此同时,不少老旧社区和公共建筑正面临大规模的改造,大面积推倒重建,其实是巨大的浪费。日本有法律规定,只有40年以上的建筑才能视具体情况进行拆除,这主要是因为战后建设了一大批简陋低廉的住宅,抗震等各项性能较差,没有保留的必要,但如果还能使用的仍会尽量保留。至于40年以下的建筑,则不容许拆除,其中的管线管道等设备设施如果已经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便采用SI体系进行改造。这便透露出一个重要的启示:尽可能减少大拆大建,这是最大的节能。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对老旧小区进行节能改造,但是,建筑师在制定方案时也要注意,不能局限于降低运行能耗这一个方面,而要有全局的考虑。

现有大批老旧社区出现的问题已经在提醒我们,新建筑一定要在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下进行设计,至少要便于维护和更新,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而不能继续眼光短浅,最终制造了一大堆不得不拆除的“建筑垃圾”,把更多的问题都留给子孙后代。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