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行业领袖 查看内容

马德朴:BIM跨越设计创新和建筑建造之间的鸿沟

2013-9-1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27| 评论: 0

简介:马德朴 与保守的设计观念相比,马德朴对建筑技术创新和新技术运用十分推崇,特别是起源于航天工业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其参与设计的项目中得到了积极运用:建筑信息模型跨越了设计创新和建筑建造之间的鸿沟, ...

马德朴

与保守的设计观念相比,马德朴对建筑技术创新和新技术运用十分推崇,特别是起源于航天工业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其参与设计的项目中得到了积极运用:“建筑信息模型跨越了设计创新和建筑建造之间的鸿沟,可以使两者有不间断的信息交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三维模型里有建造者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同时,所有项目参与者的信息也会被展现在这个模型当中。”从经济角度而言,建造建筑必须要考虑预算和时间问题。为了更为精准、富有效率地实现这两个目标,则需要通过完整的链条即建筑信息模型来管控整个过程。

马德朴认为,建筑信息化模型是一条参数化的生产线平台。它使得建筑的所有参与方保持了即时交流,如果项目中的任何一方对建筑做出修改时,模型就会有所体现。建筑信息化模型最大限度地在时间和预算内完成高复杂度的建筑,同时也保证了极佳的施工品质。而且,环境分析软件与其模型接口可以使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的早期就介入,以便更好地完成建筑环保评价和低碳指标。此外,开放的平台优势使其与众多行业软件兼容,以预测和模拟建筑建成之后的状态,比如建筑物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一定时间范围内建筑维护的耗损,以及如何合理地减少建筑材料。

马德朴在设计奥地利馆的时候,就运用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从设计师、施工方、设备方以及最后的加工方,都共用了同一个三维模型。例如,建筑天花板上存在不同的设备层,设计师通过模数化将其叠合在一个层面里,并预防了材料之间的交接和碰撞问题。正是由于建筑信息模型提供了一个所见即所得的全新设计模式,建成后的奥地利国家馆完全还原了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和建筑观,三者相互紧密结合形成了建筑的基本元素。他们就像一个家庭一样,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并最终形成建筑。我相信建筑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技术帮助我们更加理解自然。我们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可以更深层地了解自然的内在运行规律,并且运用在建筑设计中。”马德朴对未来建筑充满期待。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