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真实地表达结构的本体美
姜峰,J&A姜峰室内设计公司总设计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会长……当这位名满业界的“长者”坐在会议桌对面接受访谈时,谈得最多的是“创新”。这个街谈巷议的词对他来说不是夸夸其谈,而是大胆的实践。由他主持的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室内设计,历时三年半,最终获得的热烈反响鼓励他提出自己的经验所得:结构装饰主义。但当我们的记忆仍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学派与以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学派的激烈论战时,姜峰却用他跟建筑解构主义代表——蓝天组的完美之作,为我们呈现了两种理论友好对话的可能。
姜峰,J&A姜峰室内设计公司总设计师
媒体: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项目设计中,您提出了“结构装饰主义”的理论。对于这个理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姜峰:这个理论在我们之前的项目就有过尝试,将它清晰地阐述出来并加以运用是由于本次项目的实际设计需求。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总面积14万平方米,如何处理这么大规模的项目,理解建筑的结构和设计思想,保持室内外的和谐统一,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结构装饰主义”,从建筑结构出发,根据结构的多变特征,进行延伸性的室内次结构设计。将建筑的流线扭曲造型、灰色铝板等设计语言引入室内,将功能与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富有张力的美感。
媒体:设计界流传着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传统的如哥特式、古典主义,现代的简约时尚,后现代的解构与抽象。您认为跟这些理论相比,“结构装饰主义”理论的创新之处在哪里?它在室内设计理论史上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姜峰:中国的室内设计行业至今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室内设计理论主要是延用西方的理论。目前追求的现代风格、简欧风格、新东方风格等,会继续对室内设计的发展产生影响,但不代表能适用于所有的室内空间。这些理论通常是为了装饰而装饰,为了造型而造型,跟建筑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结构装饰主义”的创新,在于它打破了国内的传统做法,主张从建筑的角度出发,将建筑主体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依结构本身对建筑进行装饰和美化。它不是附加的,而是自然天成的效果,从而更加全面、完美、真实地诠释对建筑的理解。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室内设计也需要不断发展、推进,我们相信固有的思维模式会发生变化,原本不可理喻的事情会变成可以理解的时尚。像西班牙伟大的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弗兰克?盖里的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 当代流行的解构主义理论,一开始都不能为人接受,但现在已得到认可甚至推崇。
“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这个项目的契机,让“结构装饰主义”的设计语言得到了更加纯粹的运用和更具冲击力的展示。整个次结构设计运用3D技术,将结构功能、形式感通过技术手段呈现出来,这是一种新的方向。
媒体:建筑是由解构主义的代表蓝天组设计的,上世纪60年代以来,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论战不断,但是在这个项目中,却达成很好的对话,这是如何做到的? 姜峰:“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正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空间和结构的丰富性、多变性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为了把握它的特性,且将建筑和室内做到无间隙的对接,我们有针对性的将建筑结构以模型的形式进行详细的剖析,更多地将表层语言转为向深层机构地探索,使“解构主义”建筑惯用的错位、叠合、重组等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延展。同时我们认为,正确把握建筑整体综合功能的需要与结构变化的平衡,也是这个项目设计的关键所在。通过我们的设计团队的专业性和高度的配合协作能力,最终实现了建筑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个人的友好对话。
媒体:3D技术在这个项目中得到大规模的运用,而事实上,它在室内设计行业的运用还不是很广泛,对此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姜峰:这个项目遇到的主要难题有两个,一个是理念,一个是技术手段。理念方面,由传统的平面、立面、天花的空间概念转变为全方位的立体概念。原来的技术手段是通过CAD画出不同楼层的平面图,但在这个项目中,平面图是整体变化的、扭曲的,甚至每一个剖面都在变化,所以不能用传统的手段来解决。我们运用了Rhino、Remograph等新软件,利用3D技术将空间的二维平面变成三维立体去分析和研究,理解就会更深入。最后提供模型,而不是图纸给施工队,令他们清晰地理解设计理念。 3D技术如此大规模的运用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在国内应该也是第一次,室内设计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更需要技术手段来实现,多关注技术,才能促进室内设计行业更好的发展。
媒体:大连是一个海滨城市,具有独特的海洋文化,而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旨在为这个港口城市打造地标性建筑。您如何理解和处理地标性文化和地域文化融合的问题? 姜峰:蓝天组从大海的概念获得灵感,运用了流线、旋转扭曲的造型把自然、海的气质表达出来,在广义的层面上展现城市的海洋文化。大连是一个很年轻、现代的海滨城市,被誉为“浪漫之都、时尚之都”,我认为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建筑给人的感觉是现代、时尚的,非常符合大连的城市气质,我们在设计室内空间时,也会延续建筑的理念,将现代时尚的气息由内而外贯穿起来。同时希望把它做成相对持久的地标性建筑,能跟这个城市同呼吸、共发展,要有这个理念才能真正做好。
媒体:这个项目历时三年半,时间之漫长、过程之艰辛毋庸置疑。很好奇业主和外界对它是如何评价的? 姜峰:从2009年中标,到2012年下半年完工,三年半的时间里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连市政府及蓝天组对整体的效果十分满意,业内好评如潮。奥地利电视台、中国建筑学会的《建筑学报》等专业杂志、各大媒体做了大量的专题报道。听到这么多赞美的声音让我们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欣慰于这三年半艰辛付出换来的回报。我们相信,它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建筑发展都会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而“结构装饰主义”的新理论在我们手中探索、实现之后,随着它被不断地推行,也会促进室内设计行业持续完善的发展。我相信,这也是所有室内设计师共同的愿望。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