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孟潮:伊东丰雄的建筑艺术哲学
3月18日,普列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列兹克宣布,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荣获2013年普列兹克建筑奖。 对伊东丰雄的获奖,评审团认为:“伊东丰雄在其职业生涯(1941年生,1971年成立工作室)当中,创作了一系列将概念创新与建造精美相结合的建筑。”“研究过伊东丰雄作品的人都会发现,其作品不仅涵盖不同的使用功能,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建筑语言。他的建筑形式既不依从于极简主义也不追随参数化设计。”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值得注意,即“概念创新”、“不依从于极简主义”、“不追随参数化设计”,这是伊东丰雄建筑艺术哲学理念的关键。他概念创新的核心是追求建筑的生态性,这抓住了时代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伊东丰雄对于21世纪世界建筑发展趋势经过深刻的思考。他认为21世纪建筑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融于自然和社会的。他说:“20世纪的建筑是作为独立的机能体存在的,就象一部机器,它几乎与自然脱离,独立发挥着功能,而不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但到21世纪,人、建筑都需要与自然环境建立一种连续性,不仅是节能的,还是生态的,能与社会相协调的。”伊东丰雄这种生态建筑艺术哲学观,具体体现在他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手法上追求“三性”:建筑的临时性、功能的模糊性以及与自然的融合性。 建筑的临时性 伊东丰雄说:“我认为我的建筑没有必要存在10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我设计某个项目时,我只是关心它在该时期或其后20年作何用。极有可能,随着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术的进一步的更新发展或者是经济及社会条件的变化,在其竣工之后,就根本没有人需要它了。”为了应对市场需求多元、变化迅速的特点,伊东的建筑普遍采用简单环保的结构,灵活简洁的支撑体,使其建筑节约了大量的能源、资源、投资,并且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同时给人“轻盈”、“流动”、“临时性”的感受。 这对于类似处于地震多发地带的日本文化精神和物质需求是十分相宜的。对于使用频率很低的仪典类用途的主席台、观礼台等建筑,同样应当考虑其临时性,不宜动辄建成永久性建筑。 功能的模糊性 大到城市小到建筑都是供人们使用的容器。具体的城市或建筑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复杂和越来越多样,而且常常一天就有几变。现在酒店里的多功能厅就是典型实例,上午是会议厅、中午是餐厅,晚上可能是表演厅、舞厅等。 正如伊东认为的,当代城市空间是不停流动和生长的,城市环境不停变化。建筑师要在这种不断变化的“流动”的社会关系中创造一个包含持久物质的建筑作品。所谓的持久性正是关于建筑的模糊性,它是指同一个建筑可以给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活动,这正是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一方面,我们可以避免建造过多的建筑,以造成经济和土地的浪费;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建筑中实现更多的功能要求,有效地提高舒适性和便利性。 伊东的看法和思路与我们曾经提倡过的让单位礼堂、运动场、博物馆、图书馆等设施对社会对市民开放是同样的道理。现在大城市停车这么难,如果单位大院的停车场、车库,在节假日和晚上能够对社会和市民开放,那将减少多少停车占地、占路现象啊! 自然的融合性 为了提高建筑的生态性,伊东非常注意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设计中将建筑融于周边的环境。如,他为西班牙托雷维耶哈休闲公园的设计,是依照沙滩的走势,设计了三个贝壳状的螺旋形休闲场地,这种波浪式的伸展流动,将光、沙子、树和植物与一个轻盈的建筑结合起来,在自然和建筑之间达到完美的平衡。建筑尽量用了少的设计,流畅的造型以及非传统的结构模糊了室内外界限。 而且有人们在不经意的行走中还能上升到屋面的福冈岛城中央公园,几乎感觉不到建筑的存在,建筑完全以一种谦卑的姿态隐于自然,融于自然。 这种似有若无的设计手法,表明设计师生态建筑艺术哲学达到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朋的境界。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