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行业领袖 查看内容

邵菱:设计师应找到自己的设计语境

2012-10-22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53| 评论: 0

简介:也许是从小对美的耳濡目染,又或者是后天对美学及建筑学等知识的不断汲取。从时代地产到中信地产,邵菱俨然成为圈内颇有名气的建筑师。在接受专访时她提出,设计师不应执拗于自己想要什么,而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设计 ...

也许是从小对美的耳濡目染,又或者是后天对美学及建筑学等知识的不断汲取。从时代地产到中信地产,邵菱俨然成为圈内颇有名气的建筑师。在接受专访时她提出,设计师不应执拗于自己想要什么,而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设计语境,通过空间向未来的使用者传递情感。

邵菱一家

去除职业化——在创作中寻求精神的平衡

邵菱出生于设计师家庭,尽管从小就想跳出这个范畴,但在绕过一些弯路之后,还是机缘巧合地成了一名建筑师。作为一名地产公司的总建筑师,邵菱常常会被作为一名“甲方”建筑师的身份来解读。诚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她能够有更多机会去表达传递某种设计思想,但与独立创作的设计师相比,同样无法摆脱一个被委托的身份。

邵菱作为一名设计管理者,对中国建筑的思考,以及对中国建筑崛起的渴望与热情溢于言表,她认为中国的建筑实践才刚刚开始。“在建筑体制还不成熟的环境下,设计师是一个有委托的职业,这些委托成为设计师创作的依据。久而久之,通过被委托得到薪酬的命题就会在脑海里生成,这使得很多设计师在时间的洗涤中,因为过分依赖委托渐而失去了自己思想的主心骨,变得职业化。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是在国外能创作好的作品的优秀建筑师,到中国这个大染缸之后,也并不一定能创作出一流的作品,他们的东西不再那么经典,甚至走样,这与国内的建筑环境的不成熟是分不开的。”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需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这也是邵菱在创作中不断提醒自己的地方。“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可以从先生的艺术创作中得到一定的平衡和激励。绘画作为一种依靠自己原动力去创作的艺术,能够让自己更清楚在做什么,需要做什么。”

设计语境——传递连结情感的纽带

风格对于建筑师来说,意味着他作品中一些很鲜明的特质,某些他经常喜欢使用的元素,某类他得心应手的手法,我们常常执拗于给建筑师定义一种设计风格,如盖里风格、扎哈风格、安藤风格。但邵菱却不以为然,她认为设计师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设计语境,而非仅仅只是专注于建筑的表象,以及对肌理和某种元素的坚持。

一个建筑师无论是甲方或者乙方的身份,要做的设计都是服务于某一个或者某一类群人。“作为投资商或者设计师最可拍的是都很在乎自己想要什么,而忽视对空间未来使用者情绪地关注。我们作为一名设计师能发挥的主动性是什么?就是如何通过技术和设计手段创造一种传递情感的语境感染未来空间的使用者。”

库哈斯曾经提出——空间的精神,他认为,我们创造的空间是在传递着精神方面、理念方面乃至最细微的功能方面的东西,很多价值观的东西会从中表达出来。邵菱认为,这就是所有设计师需要去努力和表达的,这些远远高于设计师自己喜好的东西。

拿广东美术馆为例,库哈斯作为主设计师,非常关注这个案子。众所周知,在古典意义上,美术馆是是一种高尚文化的代表,是有钱人的专属。当初决定在白云区这样一个城乡结合区,建造一个以当代风格当代艺术为主题的美术馆,如何去表达是一件非常有争议的事情。库哈斯将他关注的焦点放到美术馆共同的内容——人,去美术馆体验的人。库哈斯在他的提案中如此写道:当城市的发展以如此高的速度和密度去延伸的时候,只有一种单一住宅功能。而只有单一的住宅功能是不足以支撑的。简而言之,我们不能光解决住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和解决生活、文化、情感的东西。这样,这座建筑的设计语境就非常地清晰明了了。

空间的精神——中国建筑实践的思考

房地产是一个耗资巨大,全流程的过程,它能够带动200多个行业的发展,尽管中国建筑实践才刚刚起步,但设计师作为绘制部署建筑战略蓝图的筹划者,被赋予了一定的引导权利,这就需要良好的个人休养和宽广的文化内涵与之匹配。

邵菱时常感叹伟大的建筑师在强烈的责任感后励志的精神,仿佛积蓄了足够的能量来完成下一个洗涤心灵的空间创作。是的,每一位建筑大师都应将他的最本质的思想投入在他的建筑之中,并时刻清晰地明白如何在经营表象的同时沉淀内涵!

她曾在《空间的精神》一文中这样写道,“在建筑的空间、城市的空间、更广阔的自然的空间里,无不凝聚着作用于人的无形的有形的力量。空间的高度决定是否压迫你的呼吸;空间的广度决定是否让你心情舒畅;空间的色彩决定你的情绪;空间的光亮度决定你的视线。而这一切,融合在空气、阳光、微风和声音之中,作用于人的每一种感官,可谓“润物细无声”。这是由于建筑空间对公众心灵的强大作用,它的建造者拥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如果空间的创造者没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如何能够营造出让观众心神气爽的空间?”

今天的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建设量,在快速建造的城市中,在数不尽的地标建筑里,是否有人会在意正在传播着怎样的精神,在留下怎样的精神语言给我们的后代,我们深思熟虑吗?我们积蓄了足够的思想力、准备了锲而不舍的精神来营造影响众生的空间了吗?

这是一位智慧与优雅并存的女性,似乎十分清晰地懂得自己在生活、工作以及设计中扮演的角色和想要传递的情感。“画家太太,漫画家妈妈,建筑师,设计管理者,撰稿人”,这是邵菱在微博中给自己定义的标签。从这个标签里,我们看到一个幸福的小家:一个是天马行空,参禅佛学的艺术家,一个是用心勾勒,描摹建筑蓝图的设计师,还有一个是机警创意的开心果,他们对美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他们独立思考,相互切磋,在各自的领域里开出绚烂的花朵。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