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行业领袖 查看内容

刘珩:坚守自我的独立建筑师

2012-9-24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40| 评论: 0

简介:中国首位获哈佛设计博士学位的女建筑师,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建筑硕士,北京大学副教授,南沙原创建筑工作室创建人在刘珩身上也许有着很多很多的光环,抹去这些外在名号,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有着独立追求的建筑师。刘 ...

中国首位获哈佛设计博士学位的女建筑师,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建筑硕士,北京大学副教授,南沙原创建筑工作室创建人……在刘珩身上也许有着很多很多的光环,抹去这些外在名号,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有着独立追求的建筑师。刘珩,始终坚持走在自己的设计道路上。

“人的一生很短暂,为自己工作,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工作,这才是最重要的。”跟刘珩的交谈中,这一句话会经常被提及。坚守着自己的一份信念,这就是刘珩在设计道路上的执着。她不喜欢被称为明星建筑师,而是喜欢“独立建筑师”这个称号。作为一个有独立追求的设计师,她觉得设计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同时这种喜欢能为大众所接受,从而形成一个设计师,使用者和投资方都能满意接受的设计风格和品质,这是设计的最高境界。但是很多时候设计师都是主观的,所以不一定为别人所接受。刘珩觉得最关键是自己能够做出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接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南沙原创建筑工作室创建人 刘珩

独立是立场跟身份的一个问题。现在大多数建筑师都成为了别人的代言人,刘珩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方向,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这样的一种执着与坚持,同时使得自己选择的业主也在同一个方向上努力。

中国目前的浮躁的建筑环境也让刘珩更加坚持自己的独立。她希望自己至少能代表一群独立的设计师,代表作为公民,来发出一种声音。作为女性建筑师的身份,能够提出自己角度的东西,而且有一定的代表性。

建筑师应该承担更多的使命

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建筑设计一直在从中推动着这个过程的前进。但是刘珩觉得一直以来中国建筑师是一个帮凶。80年代的时候中国城市化比例才19%,到现在已经达到了51-55%,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内翻了三倍。但是这个结果反映在目前的城市上就是大量的建筑设计,但是这些设计是大家都喜欢接受的么?很显然是占少数的。

刘珩在南沙工作了很多年,设计建设了很多她自己觉得还不错的建筑。但是回头一想,这些建筑跟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没有人需要它们。你的房子可能只是满足发展商和政府的面子工程,但是它到底能够给这个城市带来什么积极的东西呢?在这个时代,建筑师更多的是强调硬件,一个看得出来的空间,承载的内容会是什么?这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跟人的生活产生关系。

为了研究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刘珩回到美国重新修读博士,在那里研究建筑跟城市,以及建筑师跟城市化的关系。对于她来说这个关系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现在建筑师并没有把自己承担的工作跟城市化使命,以及跟人的生活,生活方式发生关系的话,那么建筑师就成了自娱自乐,甚至是一种自恋的状态。

刘珩觉得现在大部分建筑师只是协同发展商一块儿推进他们眼中的城市化进程,然而这样子的情况是并不乐观的,所以在如今思考城市与建筑的问题上,建筑师应该承担更多的使命以及责任。建筑师应该是团结起来共同探讨问题。思考一下建筑师到底是反映当下的东西,还是反映开发商和政府的意愿,还是为城市的未来考虑?这样的团结和思考能促成一些有共同理想的建筑师捆绑在一块,并促进整个建筑师圈子的进步,从而让城市化进程呈良性发展。

建筑应该是功能的,互动的,可持续的

在目前的建筑界,有的设计师会追求一种功能性,而有的设计师则是追求一种先锋性。刘珩觉得建筑师首先要解决人使用的问题,这就是功能。但是建筑师之所以被称为建筑师,总是要比功能性要稍微多一点,这种多一点就是建筑的附加值,就是美学,甚至是一种人文的东西。

刘珩希望自己的建筑设计是比一般更加多一点美感,多一点人文气息,这是她的追求。刘珩回忆自己去罗马万神庙的时候看到的那个让自己震撼的空洞,那个洞就像是人们跟上帝交谈的媒介。建筑师能够用一个简单的建筑空间,就能建立起跟上帝的对话,这是一件很有力量的东西。

如果一个建筑空间能让你不断地想回来,那么建筑的附加值就体现了。建筑师提供的空间应该超越一般的生活,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这种愉悦是靠建筑师的修养和沉淀。一个建筑师不是靠看了多少的建筑,看了多少的书就能成就的,而是靠潜移默化的沉淀。

建筑的功能是基本和必须的,但是附加值是一种追求。这种追求的附加值让刘珩觉得更加有力量,而且它能够把建筑的文化和精神带到更远。但是刘珩也指出了目前的弊端,现在很多人过于强调这种精神,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功能,甚至连建筑本身都立不住脚,这就变成了一种更糟糕的情况。

在设计南沙科学馆的时候,当时周边是空无一物的,从而让建筑在上下文的关系中弱了很多。现在刘珩的工作室设计定位是“城市里的建筑”。这种城市里的建筑是探讨建筑与人的关系。因为毕竟建筑是为了人而建的,所以她更强调建筑与上下文的关系。

互动能带来能量的转换,能给自己的建筑创作带来激情。所以城市里的建筑能带来很多新鲜的想法,因为你必须跟使用者进行交谈,并且观察你的新建筑跟周边将来会有什么可能性。刘珩觉得这些东西能给她带来灵感,而且互动是一种新的能量交换,是可持续性的。

比如刘珩现在跟水利工程师这种非建筑专业的人合作,她觉得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水利工程师可能就只是想设水闸,开水闸,潮起潮落,但是建筑师能想到的是这种潮起潮落能让市民都来享受,能让他们爬上来观察到这种现象,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基于这样的沟通过程,将工程师和建筑师为同一个事情捆绑在一块,这种互动能出来一件很有意思的作品,并且成为公共的设施,公共的空间。

刘珩表示,她的工作室在现在和未来,都将会强调这么一种互动的公共性的展现。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