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226个涝洼点彻底治理 大力改造排水系统
摘要:10月21日讯国务院日前公布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要求雨污合流地区应当结合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进行改造;强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单位应当加强日常巡查、维修和养护,加强井盖、检查井等设施的维护与保护;严格城镇内涝防治责任,明确监管职责、加强责任追究等。
幸福片区不少居民一年中最难过的就是夏天,一下雨不少地方就成了水塘,人车难行。“夏天出门要随身要带双雨鞋,这个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下雨。”幸福五村一位居民告诉记者。 今年7月22日晚下雨时,市排水处总工程师隋圣义通宵都在现场进行指挥。“城乡接合部的确是容易积水的地方。”隋圣义说,城乡接合部的排水设施大多数已经老化,不少是上世纪60年代左右建设的,这么多年来,市民数量增加了好几倍,排水量也随着增加,老旧的排水设施难以承担排水重任,这是造成积水的主要原因。 “那个时候排水管建设的标准低,质量和性能也不如现在的。”隋圣义告诉记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地势问题,例如幸福片区容易积水主要是因为地势太平坦,水流不畅,不利于排水。 城乡接合部积水可以理解,为何一些新建小区也被水淹?上海滩花园曾是有名的涝洼地,一下雨整个小区门口变成一片汪洋。物业孙经理告诉记者,新建小区越来越多,原来主干道的排水管无法承担这么多新建小区的排水量,从而造成积水。“今年春天,主干道经过改造后,情况好多了。”孙经理说。隋圣义告诉记者,新建小区在建设之前,必须要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经排水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统一后,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大部分新建小区内部的排水设施是合格的。
“不少城乡接合部没有纳入到统一管理,没有专业的保洁队伍,垃圾清理不及时,下雨的时候,这些垃圾便被冲到排水井处,导致排水速度变慢,以致堵塞。”隋圣义说,等到天晴雨水排完以后,通常可以看见井盖处有不少垃圾。因此每到下雨的时候,排水处就会派出工作人员看护排水井盖,遇到有垃圾堵塞的,及时疏通。 排水设施完好、通畅运行是市区安全度汛的前提,为此,今年排水处在汛期前对市区705余公里的雨水管线、5.7万余座雨水井、94个截流口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清淤、疏通。对雨水泵站、水库及河道闸坝等排水设施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保养,5月中旬所有的管线、检查井已全部疏通清挖一遍,重点部位、关键部位随时清挖疏通。 此外,从6月1日起至9月30日,24小时不间断值班;安排6个巡查小组,中雨以上展开巡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成立3支防汛抢险队,以处理突发险情;明确责任、细化内部分工,增加重点路段、部位值守人员密度,预报有中雨以上雨情时,提前将重要部位雨水井盖打开,在雨情较大时,防汛值守人员及时到位,清除堵塞物,保证排水畅通,确保路面积水状况尽快消除。
一些老旧小区内也容易出现积水。“最著名的是奇山西街120号到127号,开发商在建设时,只挖了一条临时排水沟,后来旁边开发建设,把塔山山体破坏,淤泥冲入排水沟中,导致堵塞。”隋圣义说,以往10年里,年年都接到老百姓投诉,排水部门在此处加了一条直径为1米的排水管后,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每年我们都会有改造涝洼点的计划,也在涝洼点改造过程中,不断更新城市的排水系统。”隋圣义说,从今年3月开始到5月,已经完成了市区46个涝洼点位改造。 记者了解到,自2009年开始,烟台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对市区涝洼地段逐步实施改造,到去年底,已经对全市226个涝洼点位进行了改造,20余条河道进行了清淤维修。今年又对上山路上夼大厦、东园街北段、观海路烟建六公司南侧等约54个涝洼点位进行改造,铺设各类雨水管线3660米。 改造涝洼点的同时,排水处今年还为市区400余个容易被雨水顶起的井盖内都安装了防护网,防护网材料采用的是高强度尼龙绳,有较高的韧性,承重300公斤以上。另外又增加了50余个安全警示牌,进一步对点位值守人员做出了安全要求,必须在开启的雨水箅子周围设置警示标志,打开的雨水箅子或井盖必须在有效控制范围内,为市民出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