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风“菲特”登陆后,余姚遭遇64年来最大降雨量,城市内涝严重成“孤岛”,70%以上城区被水淹,约7万户用户停电,电力抢修人员泡在齐腰深的水给余姚市沿线的分支隔离故障点,为处于沿线分支杆末端的排涝站陆续送电,保障畅通。
![](data/attachment/portal/201310/15/191055ifbe55olkwel66fz.jpg.thumb.jpg)
电力人员泡水送电
据悉,“菲特”登陆后,余姚遭遇64年来最大降雨量,平均降雨量已达414.6毫米,最大降雨量达到714毫米,姚江水位达到5.09米,比1962年的4.80米高出0.29米,创新中国成立64年以来最高洪水位。 “师傅,你们辛苦了,电可以来了吗?”10月9日,面对乘坐塑料船前来查看线路的电力工人,沿溪村村民欣喜不已,隔着几米宽的水道赶忙喊话。 “现在水还没退完,我们先给排涝站电送上。”陆埠供电所电力抢修队队员李哲丰和余慧龙泡在齐腰深的水给沿线的分支隔离故障点,为处于沿线分支杆末端的排涝站陆续送电。他们在水里边走边推了一个小时,初秋的水带着点冰冰的凉意一层层浸到他们体内。 在官路沿村的水道上,给排涝站送电的10千伏的一条分支线电杆位于一百米开外的水中央。洪水来之前,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芦苇荡。现在,芦苇叶只能探出寸余长的头。李哲丰主动跳下船去,一只手扶着船舷,一只手划水,探索着带领队友小心翼翼地踩着叶尖往电杆靠去。上杆、合闸、下杆,几分钟的功夫处理完毕。又赶往下一个工作点。 一路上,碰到许多急切问通电情况的村民,他们耐心解释,为了保障安全,防止触电,要等水完全退了才能送电。同时叮嘱他们,即使电通了,也要检查家里的电器、开关、电路等安全后才能使用。 从6日晚台风登陆的那天起,李哲丰作为应急值班的主力军一直坚守在所里。李哲丰家所在的郭姆村也是重灾区,台风第二天,家里一楼进水80公分,父母、妻子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均被洪水困在楼上。正在电杆上隔离故障的他接到家里电话后,来不及回家看一眼,又匆匆赶往下一个故障隔离点。 眼看着镇上的洪水退了,山涧的水可以尝试蹚进去,所里组织抢修的第一时间,作为党员同志的李哲丰没有回家陪家人,而是选择带领队友往山里走去。那里有5个排涝站等着送电。 10月10日上午,浙江省省长李强在宁波市代市长卢子跃的陪同下,到受灾最为严重的余姚指导救灾工作,并到220千伏溪凤变电站看望慰问电力职工。在他看来,抗灾抢险,电力是先行官,如果无法保障电力供应,不仅居民生活受到影响,连政府应急、交通指挥、医疗保障等也无法正常进行。 据介绍,内涝造成宁波地区149座配电房进水,累计24.2万用户停电,尚有19.3万用户由于水未退无法开展抢修。其中,受损最严重的是余姚地区,70%以上城区被水淹,约7万户用户停电。 截至10日早上10时,经全力抢修,宁波城区39个小区4500余户用户已抢通送电,60余个小区约5000户用户尚未通电;余姚区域101座配电房进水,暂无一座水退。 面对1962年以来最大的内涝灾害,宁波供电公司把保变电站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累计出动326支抢修队伍、5938名抢修人员、1000辆抢修车辆参加抗涝抢险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