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湿地净化生活污水 成就“零污染”村寨
摘要: 摘要: 诗人卞之琳在《断章》里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每个长假,无疑都是一场事关文明的考试。在这次国庆长假的“大考”中,仍有一些人以不文明的方式享了自己的风景,却煞了多数人的 ...
摘要:诗人卞之琳在《断章》里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每个长假,无疑都是一场事关文明的考试。在这次国庆长假的“大考”中,仍有一些人以不文明的方式享了自己的风景,却煞了多数人的风景。
走到石板路的尽头,四角凉亭搭建在一米高的水泥台子上。基金会工作人员王龑带着记者登上凉亭,走到水泥台的另一侧。他把一块石板搬开,露出了一个水池,里面是黑色粘稠的污水,虽然天气并不热,但也能闻到一股腐臭味。王龑告诉记者,这个水池有3米多深,村寨里66户人家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到池里,进行集中处理。 沿着污水流经的路线,王龑详细介绍了污水处理的各个流程:污水先经过金属栅栏,过滤掉水中的杂质,然后又经过隔油池,进入大水池停留较长时间,利用生物膜对大的有机物分子进行分解,随即通过收集管网进入湿地系统。在湿地系统里,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会成为植物的养料,芦苇、美人蕉、菖蒲等植物变成了“过滤器”,而地面基本看不到水。水在湿地里被太阳充分暴晒,完成最后一道净化以消灭大肠杆菌,之后变作涓涓清流汇入红枫湖。据有关部门检测,经处理后的水质已经达到或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这个垃圾斗‘脚下’,就是红枫湖的最高水位线。”村民陈光平说,以前上寨村和很多自然村寨一样,污水四处流淌,露天粪池又脏又臭,垃圾随处可见。大雨一来,这些生活污水和垃圾都被冲进了一旁的红枫湖。“现在每家门口都有垃圾桶,累积起来的垃圾再倒入垃圾斗,集中收运出去。不但村子干净了,湖水也得到了保护。” 村寨这个“大家”起了变化,居民的“小家”也变化明显。陈光平家的厨房干净整洁,屋外还有一个大洗衣池,而旁边的三格式生态厕所也非常干净,没有一点异味,完全颠覆了以往农村厕所“无法下脚”的印象。大多数村民家的污水,都通过管道收集到人工湿地进行净化;个别几户不适合集中进行污水处理的农户,也修建了单户式人工湿地,栽种了茂盛的植物,确保生活污水被处理干净。 住在村里犹如置身花园,绿意盎然,整洁美丽。
此外,对项目移交后的使用情况,基金会还将制定“后估制度”,组织有关专家成立项目运行和管护评估专家组,客观评估移交后的项目是否达到设计和使用的各项要求。同时,加大对示范项目运行管护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公益项目的运行和管理机制。“这一系列措施,将使基金会项目管理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模式。”王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