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查看内容

堤防工程抢险的前期工作

2013-9-30 15:4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05| 评论: 0

摘要: 第一节 抢险准备 第二节 险情的分类与安全评估 第三节 抢护方案的制定 第一节 抢险准备 堤防抢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抢险又是 ...


第一节 抢险准备
第二节 险情的分类与安全评估
第三节 抢护方案的制定
第一节 抢险准备
堤防抢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抢险又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应急工作。因此,堤防抢险的前期准备工作,既要有宏观的全局控制意识,又要有微观可操作的实施办法。本章叙述了抢险的汛前准备、险情的分类与安全评估、抢险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抢 险 准 备
汛前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舆论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方式,宣传防汛抗灾的重要意义,总结历年防汛抢险的经验教训,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定信心,增强抗洪减灾意识,树立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思想,加强组织纪律性,服从命令听指挥。同时加强法制宣传,使有关防汛工作的法规、办法家喻户晓,防止和抵制一切有碍防汛抢险行为的发生。
二、组织准备
防汛抢险具有时间紧、任务急、技术性强、群众参与等特点,多年的防汛抢险实践,尤其是1998年抢险的实践证明,要取得抢险工作的全面胜利,一靠及时发现险情,二靠抢险方法正确,三靠人力、物料和后勤保障跟得上。人防工程在抢险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健全防汛抢险的领导机构、组织好防汛抢险队伍、做好抢险队伍的技术培训工作等内容。1998年,长江、松花江及嫩江出现特大洪水,仅长江干堤就出现险情6000多处,在解放军与当地群众的有力拼搏下,这些险情都转危为安。所以要求各级行政首长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行政领导的第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一)健全机构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是防汛抢险的指挥中心,每年汛前要健全、完善防汛指挥机构。防汛抗旱指挥部与水利、水文、气象、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邮电通讯等相关部门形成一个有效的指挥网络,实行纵向垂直领导与横向矩阵式领导相结合。
(二)组织队伍
多年的防汛抢险实践证明,堤防抢险采取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军民联防是行之有效的。
1.专业防汛队伍
专业防汛队伍由国家、省、市防汛指挥部临时指派的专家组与各基层河道管理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组成,是防汛抢险的技术骨干力量。专业防汛队伍成员必须熟悉堤防的工程资料,例如险工险段的具体部位、险情的严重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抢险的准备工作。汛期到来即应进人防守岗位,随时了解并掌握汛情、工情,及时分析险情。要组织基层专业队伍学习堤防管理养护知识和防汛抢险技术,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和实战演习。
近年来,为克服抗洪抢险料物运输多以人工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人力消耗大、抢险效率低的问题,在一些重要江河组建了机动抢险队。今后应逐步建立具有较高抢险技术水平、先进的抢险机械装备、较强的全天候和全路况下的快速开进能力的快速、灵活、高效的抗洪抢险队伍。
2.群众防汛队伍
群众防汛队伍是江河防汛抢险的基础力量。它是以青壮年劳力为主,吸收有防汛经验的人员参加,组成不同类别的防汛队伍。根据堤线防守任务的大小和距离,河道的远近,常划分一线、二线队伍,有的还有三线队伍。紧临堤防的县、乡、村组成常备队和群众抢险队,为一线防汛队伍;紧邻一线的县、乡组成预备队,为二线队伍;离堤线较远的后方县组成三线队伍。滩区、分滞洪区、水库库区内的群众要组织迁安救护队。
常备队是堤线防守的主力队伍,负责堤防防守、巡堤查险和一般险情的抢护。根据堤防的重要程度,分段驻守足够的常备队员。抢险队由常备队中有经验的人员组成,每县可组织多个抢险队,每队30~50人。
预备队是堤线防守的后备力量,负责运送抢险料物,必要时预备队也参加堤线防守和抢险。此外,每年汛前还应把沿河城镇、机关、工厂、学校的职工和居民组织起来,情况危急时动员他们参加防汛抢险。
3.解放军、武警部队抢险队伍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防汛抢险的主力军和突击力量,每当发生大洪水和紧急抢险时,他们总是不惧艰险,承担着重大险情抢护和救生任务。一般各级防汛指挥部主动与当地驻军联系,及时通报汛情、险情和防御方案,明确部队防守任务和联络部署制度。当遇大洪水和紧急险情时,立即请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抗洪抢险。
(三)抢险技术培训
防汛抢险技术培训是防汛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除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因特网等媒体普及抢险常识外,对各类人员应分层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技术培训。
1.专业防汛队伍的培训
对专业技术人员应举办一些抢险技术研讨班,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传授抢险技术,并通过实战演习和抢险实践提高抢险技术水平。对专业抢险队的干部和队员,每年汛前要举办抢险技术学习班,进行轮训,集中学习防汛抢险知识,并进行模拟演习,利用旧堤、旧坝或其他适合的地形条件进行实际操作,增强抗洪抢险能力。
2.群防队伍的技术培训
对群防队伍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举办短期培训班。进入汛期后,在县防汛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由县人武部门和水利管理部门召集常备队长、抢险队长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为3~5天,也可采用实地演习的办法进行培训。二是群众性的学习。一般基层管理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常备队长、抢险队长分别到各村向群众宣讲防汛抢险常识,并辅以抢险挂图和模型、幻灯片、看录像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便于群众领会掌握。
3.防汛指挥人员的培训
应举办由防汛指挥人员、防汛指挥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防汛抢险技术研讨班,重点学习和研讨防汛责任制、水文气象知识、防汛抢险预案、防洪工程基本情况、抗洪抢险技术知识等,使防汛抢险指挥人员能够科学决策,指挥得当。
三、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指险情调查资料的分析整理和与堤防有关的地形、地质、水情、设计图纸的搜集等。主要包括:
1.险情调查
此项工作应在汛前进行。首先是搜集历年险情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其次是掌握上一年度及往年对险工险段的整治情况。根据上述资料,对重大险工险情进行初步判断,并告知于民。
2.收集技术资料
汛前应收集堤防的设计资料及相关建筑物的设计图纸,绘制堤防的纵剖面图,标注出堤基地质特征、堤顶高程、堤坡坡比、历年最高水位线、堤脚处的一般地面高程。配备堤防辖区的1/50000地形图和1/5000~1/10000堤防带状地形图。
3.堤防汛期巡查
汛前对堤防工程应进行全面检查,汛期更要加强巡堤查险工作。检查的重点是险情调查资料中所反映出来的险工、险段。巡查要做到两个结合,即"徒步拉网式"的工程普查与对险工险段、水毁工程修复情况的重点巡查相结合;定时检查与不定时巡查相结合。同时做到三加强三统一,即加强责任心,统一领导,任务落实到人;加强技术指导,统一填写检查记录的格式,如记述出现险情的时间、地点、类别,绘制草图,同时记录水位和天气情况等有关资料,必要时应进行测图、摄影和录像,甚至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同时报上一级防汛指挥部;加强抢险意识,做到眼勤、手勤、耳勤、脚勤和发现险情快、抢护处理快、险情报告快,统一巡查范围、内容和报警方法。巡查范围包括堤身、堤(河)岸,堤背水坡脚200m以内水塘、洼地、房屋、水井以及与堤防相接的各种交叉建筑物。检查的内容包括裂缝、滑坡、跌窝、洞穴、渗水、塌岸、管涌(泡泉)、漏洞等。统一报警方法包括:
(1)誓号规定。①利用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对讲机、报警器报警时,警号可现场约定;②当没有条件采用现代设备进行报警时,可因地制宜地采用口哨、锣鼓,甚至鸣枪报警,誓号应事先约定。
(2)出险标志。出险和抢险的地点,要作出显著的标志,如红旗、红灯等。
(3)广而告之。无论用何种报警器具和方法,都要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并安民告示,使之家喻户晓。
四、抢险科物准备与供应
防汛料物是防汛抢险的重要物质条件,须在汛前筹备妥当,以满足抢险的需要。汛期发生险情时,应根据险情的性质尽快从储备的防汛物资中选用合适的抢险料物进行抢护。如果料物供应及时,抢险使用得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化险为夷。否则,将贻误战机,造成抢险被动。
由于防汛料物使用量大,品种繁多,多年来实行国家、社会团体储备与群众筹集相结合的办法。
各级防汛指挥部按照一定的防汛物资储备定额进行储备,用后应及时补充。主要储备砂石料(沙料、石子、块石)、铅丝、袋类(编织袋、麻袋)、土工合成材料(编织布、无纺布、复合土工膜及相应的软体排)、蓬布、麻绳、救生器材(冲锋舟、橡皮船、救生衣、救生圈)、发电机组等。
社会团体主要指工商企业一般代储一些大宗防汛物资,如苇席、竹竿、麻绳、麻袋、草袋、蓬布、电线、照明用品等。每年汛前预订合同,用后付款,不用时按照规定给予保管费,汛后由代储单位自行处理。
沿堤群众储备临时抢险所需的柳秸料、苇席、木桩、麻布袋、棉絮(棉衣、棉被)、草捆等,由各级防汛指挥部于每年汛前号料登记,议定价格,备而不集,用后付款。
五、通信联络的准备
汛前要检查维修各种防汛通信设施,包括有线、无线设施,对值机人员应组织培训,建立话务值班制度,保证汛期通信畅通。
与电信部门通报防汛情况,建立联系制度,约定紧急防汛通话的呼号。
蓄滞洪区应按照预报时限、转移方案和安全建设情况,布置配备通信报警系统。
六、实施交通管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当江河、湖泊的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时,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在紧急防汛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防汛指挥机构提请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依法实施陆地和水面交通管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