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论文 工程设计论文 查看内容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的泥沙处理利用

2011-3-8 11:5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57| 评论: 0

摘要: 简介: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的泥沙主要采取放淤改土、改造低洼盐碱沙荒地,对黄河下游两岸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分析计算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特点,探讨渠首防沙的作用,分析灌区泥 ...

简介: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中的泥沙主要采取放淤改土、改造低洼盐碱沙荒地,对黄河下游两岸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分析计算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特点,探讨渠首防沙的作用,分析灌区泥沙淤积分布特性与泥沙处理利用的关系,分析计算引水引沙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影响及入渠泥沙的处理利用等问题。

  关键字:灌溉 引水引沙 渠首 沉沙池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水利部联合资助重大项目(59890200)

  作者简介:程秀文(1935-),女,黄科院教授级高工。

  1 前言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自1952年人民胜利渠开始灌溉以来,经历了试办、大办、停灌、复灌和稳定持续发展的曲折过程。据1990年统计[1],黄河下游共有引黄渠首工程128处,万亩以上灌区156处。实灌面积由50年代30万hm2左右,发展到186万hm2,灌溉用水量112亿m3,引沙量1.2亿t,分别占黄河下游来水、来沙量的32.9%和18.2%.

  黄河下游两岸地势平坦,渠道坡降平缓,这些泥沙进入灌区,如果处理不好,必将引起渠道淤积,甚致引起次生盐碱。几十年来,黄河下游的引黄泥沙主要采取大规模沉沙放淤,改良低洼沙碱地,减少渠系泥沙,这样既防止或减轻渠道泥沙淤积,又可改善生态环境,为发展下游引黄灌溉积累了丰富经验。由于几十年的灌溉沉沙,还能利用沉沙的低洼地、盐碱沙荒地不多了,“以挖待沉”的方法既需很高的经费,还有挖出泥沙如何放置的问题,给黄河下游引黄泥沙处理带来新的问题。

  2 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和灌溉引水引沙概况

  2.1 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变化概况

  黄河流域经过长期持续的治理和开发,使下游来水来沙量发生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灌溉的引水引沙量。我们统计了花园口和利津站1952~1996年实测水沙量,前者反映了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后者还粗略地反映了下游灌溉引水的情况。花园口站多年平均水量为416.5亿m3,其中汛期240亿m3,占年水量的57.6%;多年平均沙量为11.1亿t,汛期9.33亿t,占年沙量84%,平均含沙量为26.6kg/m3.可见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含沙量达38.9kg/m3.45年的水沙过程,都呈减少的趋势。三门峡水库1974年以后,蓄清排浑运用,非汛期蓄水拦沙,下游来水量明显减少,而下游灌溉主要在非汛期,对灌溉引沙是有可能减少的。利津站1951~1996年平均水量为352亿m3,较花园口站减少了64.5亿m3,大部分是工农业引水和生活用水。这部分减少的水量是逐年增加的,50年代和60年代变化不大,70年代和80年代该站水量只有287.5亿m3和298.5亿m3,比花园口站分别减少 81.9亿m3和128.1亿m3,下游工农业用水大幅度增加,80年代的引水量超过100亿m3,90年代花园口站的来水量只有246.8亿m3,下游引水量仍超过100亿m3,到利津站仅145.3亿m3.

  2.2 黄河下游灌溉引水引沙情况(表1)[2]

  50年代和60年代年平均引水量分别为21.3亿m3和33.4亿m3,分别占黄河下游年平均来水量的4.7%和6.4%;引沙量分别为0.55亿t和0.53亿t,入渠含沙量分别为河道含沙量的75%和67%.70年代和80年代平均引水量分别为84.8亿m3和113亿m3,为50年代的4~5倍,引沙量分别为1.66亿t和1.31亿t,分别为50年代的3倍和2.4倍。

表1 黄河下游花园口~利津灌溉引水引沙情况
Situa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 diversion from the Lower Yellow
River for irrigation at Huayuankou~Lijin Reaches

时 期  耗水量(108m3)  分水比  引沙量(108t)  引水含沙量(kg/m3)  分沙比 
  
1950~1959  21.3  0.047  0.55  25.8  0.75 
1960~1969  33.4  0.064  0.53  15.9  0.67 
1970~1979  84.8  0.23  1.66  19.6  0.49 
1980~1989  113.0  0.27  1.31  11.6  0.62 
1950~1990  64.3     1.02  15.9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