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uperpave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法
1、现行马歇尔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的局限性 该法由密西西比州公路局布鲁斯·马歇尔(Bruce Marshall)提出,其特点是注意到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流值,密实度/孔隙率特性。进行这样的分析以产生HMA混合料耐久性所适合的空隙比例。但是,马歇尔击实方式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集料破碎,影响试件的最终试验结果,如空隙率和用油量。 2、Superpave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法的概念为了克服现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存在的一些缺点,建立沥青混合料性能与沥青路面使用性质的直接关系,美国经过1987~1993年6年的努力,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Superpave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法。Superpave混合料设计系统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和设计交通量,把材料选择与混合料设计都集中在方法中,该方法要求在设计沥青路面时,充分考虑在服务期内温度对路面的影响,要求沥青路面在最高设计温度时能满足高温性能的要求,不产生过量的车辙;在路面最低设计温度时,能满足低温性能的要求,避免或减少低温开裂;在常温范围内控制疲劳开裂。对于沥青胶结料,采用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来模拟沥青混合料在拌和站与摊铺过程中的老化;采用压力老化容器模拟沥青在路面使用过程中的老化。对于集料,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设计时,采用控制点与限制区的概念来限定、优选试验级配设计。对于沥青混合料试件采用旋转压实仪制备。在试件压实过程中,记录旋转压实次数与试件高度的关系,从而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特性进行评价。 3、我国的SAC沙庆林院士曾经撰文(《公路》2003.8第6期)详细介绍了当前密实式热拌混合料矿料级配的发展方向是粗集料断级配。SAC系列就是我国自主研究开发成功的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它从1988年11月底初完成的正定试验路,至今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已在2000Km以上的高速公路上得到应用。 4、Superpave与SAC的比较 Superpave与SAC两个最显著的区别:一是仪器设备的不同Superpave使用旋转压实仪,SAC主要还是马氏击实仪;二是矿料级配,Superpave虽然提出最大密实度线,但级配的确定依赖于经验,没有建立与结构行为有关的级配设计方法,SAC则不然。 Superpeave并不主张用类似图上对角线的连续级配,它要求级配曲线既通过图上的7个控制点之间,又不要进入限制区(后来同济大学的一些试验证明通过限制区的矿料级配,其沥青混凝土的性质甚至还优于不通过限制区矿料级配沥青混凝土的性质。实际上,在美国早就不用限制区)。这样的级配曲线不再是连续级配,在美国通常要求级曲线处限制区的下面,并称其为粗集料级配。Superpeave矿料级配组成的发表,实际上等于在美国放弃了使用近百年的传统连续级配,应该说,Superpave矿料级配设计方法没有明确的原则,属于经验性的。 Pdi=A(di/Dmax)B 式中:Pdi-----------筛孔尺寸di的通过量; Dmax --------各部分矿料的最大粒径(mm); di -----------某筛孔尺寸(mm); A 、B------系数; SAC矿料级配设计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在矿料级配确定后,还要利用粗集料的干捣实空隙率VCADRC和沥青混凝土中粗集料的空隙率VCAAC进行检验。以期建立与结构行为有关的级配设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