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论文 工程事故分析 查看内容

楼板裂缝处理措施

2011-8-13 17:2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39| 评论: 0

摘要: 楼板裂缝处理措施 1 工程概况 天津鼎福大厦酒店式公寓由两幢板式高层建筑组成,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地下室 2 层,地上 23 一 25 层,总建筑面积 61049 平方米,其中 l 一 4 层为商业裙房;基础 ...

楼板裂缝处理措施

1 工程概况

天津鼎福大厦酒店式公寓由两幢板式高层建筑组成,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地下室2层,地上2325层,总建筑面积61049平方米,其中l4层为商业裙房;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和筏板。本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后2个多月的时间,部分楼板出现较大范围裂缝。

2 楼板裂缝的检查与检测

2.1 裂缝的数量及分类统计表1

2.2 裂缝宽度统计表2

1

项目

数量(条)

分类(条)

表面裂缝

贯通裂缝

非贯通裂缝

裂缝合计

394

167

74

153

其中

角裂缝

157

92

17

48

跨中裂缝

111

53

42

16

其他裂缝

126

22

15

89

2

裂缝宽度(mm

裂缝数量(条)

比率(%

备注

0.3

267

67.77

非贯通裂缝

0.30.5

96

24.36

0.50.8

25

6.35

0.81.0

4

1.02

跨中裂缝

1.2

2

0.51

角裂缝

合计

394

100

2.3 楼板承载力校核

为了弄清楼板出现大面积开裂原因,由建设单位组织该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及其他专家组,对本工程楼板设计的承载力做了全面校核,其校核结果原设计楼板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2.4 裂缝的检测

对本工程中出现的裂缝,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6层和15层的两个开间楼板,采用均布荷载进行加荷试验,其检测结论

2.4.1 承载力未出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2.4.2 挠度值检验符合设计的检测指标。

2.4.3 加荷过程中未发现原裂缝增长,也未发现新裂缝产生。

3 裂缝成因分析

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往往是由于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所致;由于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未及时覆盖,收面洒水过多,受风吹日晒及干热气候的作用,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混凝土收缩速度加快,其中板的收缩值又远大于梁的收缩值,附加了热收缩差,从而加大了板面的拉应力,而此时的混凝土早期强度低(特别是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强度偏低,吸水率大),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开裂。

针对施工中的诸因素进行了认真分析,检查了施工记录,砼强度统计资料、沉降观测记录等,排除了砼强度不足、不均匀沉降等因素,认为主要原因是施工管理不善,技术措施跟不上施工进度等。

根据该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裂缝原因分析如下:

3.1 采用商品砼和泵送砼的技术措施不配套

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士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性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混凝土为了满足泵送条件,需采用较大的坍落度,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桨多的现象。此时,混凝土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3.2 构造措施欠妥

3.2.1 楼板施工时.有些楼板上预留一些模板传递和水电安装的孔洞,模板拆除后洞口填补前,削弱了楼板的荷载能力。

3.2.2 双向板负筋设防区规范规定L/4,且在板角处设放射筋加强(有的角龟裂缝在放射区外开裂)。

3.3 模板工程施工的影响

过早拆模,导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拆模要求或因模板支撑系统不牢,楼面荷载影响造成楼板超值挠曲,造成板中通长裂缝。模板变形致使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模板产生内伤或断裂。

3.4 养护工作不到位

在养护期内,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尤其是重物冲撞,也容易使板面出现不规则裂缝。养护不当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湿度变化也大,养护不当最容易产生温差裂缝。

3.5 钢筋工程施工的影响

现代住宅因其智能化及消费者要求的提高,管线的暗埋比较常见。但由于管线过多.使钢筋与混凝土的钻结度降低,从而造成现浇楼板在混凝土成型后应力不均呈现一些细小的不规则裂缝。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即弯曲、变形、下沉;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

4 对楼板裂缝的几种处理方法

4.1 由于收缩裂缝属早期发展型,受环境影响继续发展的可能性不大。对裂缝观察1个多月后,板面裂缝不再发展,裂缝趋于稳定。本工程裂缝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4.1.1 宽度≤0.3mm的非贯穿裂缝,结构承载力及持久强度影响不大,采用环氧胶泥封填补缝。

4.1.2 宽度>0.3mm的非贯穿裂缝会起钢筋锈蚀,影响结构持久承载力,采用表面防水聚醋砂桨封闭法处理。

4.1.3 不成片、分散的贯穿性裂缝会引起钢筋锈蚀,影响使用功能,采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法处理;

4.1.4 角裂缝贯通的,且裂缝宽度>0.3mm的危险结构裂缝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板面裂缝处用玻璃纤维布和结构胶粘连,一般裂缝用灌缝高压灌胶。

4.1.5 表面裂缝用环氧胶泥封填补缝。

4.1.6 裂缝通长,贯通的,且裂缝方向垂直主筋方向的(即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30×3)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