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方桩的缺陷送别及治理
简介: 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在用PIT进行常规的低应变检测和静载荷试验后,发现较高比例的桩在接头位置都存在缺陷,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桩的缺陷性质做出了正确判别;而后采用动力复位的方法,同时进一步采用PDA打桩分析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跟踪监测,由此杜绝了工程隐患。 0 引言 近年来,预制方桩在上海地区的多层、小高层民用住宅以及工业厂房项目的基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的,由于打桩过程中多节桩接头的焊接质量不好、现场预制而导致桩身混凝土强度偏低、锤击应力过高及土方开挖等施工因素而造成的预制方桩产生裂缝、断裂甚至上下节脱离的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沉桩后的基桩检测,成为对预制方桩施工质量的主要控制手段之一。 1 工程概况某民用住宅工程为12层的框剪结构,基桩采用混凝土预制方桩。桩型为JZHb-235-1313B,桩端持力层为⑤-1b粉质粘土夹砂层,单桩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为680kN,总桩数为235根。场地地质概况:拟建场地属滨海平原地貌类型,桩长范围内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表1。 2 工程桩检测结果该工程基坑开挖1.5米左右,按设计要求对3根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试验,试验前的低应变动测试验发现其中2根的反射波曲线出现明显的接桩位置缺陷,其57#和106#桩低应变反射波曲线分别见图1和图2。 表1 地基土土层分布及物理力学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