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城镇化最重要是人的城镇化
摘要: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最重要是人的城镇化,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 ...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最重要是人的城镇化”,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府参事葛剑雄表示,把土地流转、户口制度改革作为一个抓手来推进城镇化非常重要。
城镇化要解决如何让农户转为非农生产 “城镇化不是把农村改名叫城、镇就解决了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让农户从以农业生产为主转为非农生产;另外,机制形态也要改变,在国际上,对城镇、城市都有标准,这不是简单的把户口改一下就可以解决。所以,我们提出土地流转,就是解决怎样转变农户从以农业生产为主转为非农生产。通过土地流转为农户创业提供必要资金;城镇化的结果必然会产生很多新的工作岗位,如保安、保洁,城市基础建设者,城市日常维护工等,可以产生很多岗位,这就促使农户从以农业生产为主转为非农生产。所以把土地流转、户口制度改革作为一个抓手来推城镇化非常重要。”葛委员说。 城镇化不能成为世界建筑的“实验场” 对于城镇化中出现的千城一面问题,葛剑雄委员表示不敢苟同。他表示,城市风貌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民居,当前我们主要解决居住的问题,比如以前农村、农家院、北京住四合院,现在要节约土地,我们适当把城市造高一点,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在这个过程中间,不可能过多地考虑特色。大家都赞扬吴良镛的胡同,但是建造成本相对高,所以这个模式不可复制。大家都说香港是水泥森林,但如果香港造大量低层住宅的话,就不会有新界的原始森林。城市风貌的另一部分,就是公共建筑,比如博物馆或者市政厅,我们到西方国家去看,所谓城市风貌主要是指城市的公共建筑。一个城市的基本脉络靠什么?就是靠旧城里面那些街道或者标志性建筑物。我们现在做新城规划,谁会把一条路做得弯弯曲曲,宽巷、窄巷子也不是故意规划出来的。葛委员指出,城镇化建设主要应看它符不符合民生需要,是否环保。国内一些建筑,千奇百怪,成为世界建筑的“实验场”,刻意追求所谓的城市特色,反而丧失了城市本来的特色。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