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里弄龙门村重伤18处 专家建议整体维护
大梁朽蚀、墙壁裂缝、随处可见空鼓……在黄浦区龙门村这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里,不少房屋出现了质量问题。汛期已至,黄浦区南房集团老西门物业管理公司对这里进行了一次“体检”,仅大梁朽蚀等危及房屋结构安全的“危险点”就达18处。 目前,物业管理部门正加紧对这些“危险点”进行紧急抢修。有关文物保护专家表示,类似龙门村这种普遍老化的优秀历史建筑,仅靠“见招拆招”式的修修补补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应该在房管、文物、规划等多部门参与下进行整体维修。 最老的建筑已超百年 龙门村位于黄浦区尚文路133弄,因清代“龙门书院”创立于此而得名“龙门村”。此后,在1905-1934年,曾先后三批改扩建,一共建成70多幢住宅,既有独立式住宅,也有新式里弄和旧式里弄。 步入龙门村,弄堂里大理石铺道,朴实、典雅,两边的建筑几乎每一幢一个式样,有门楼高耸、深宅大院式的中式民居,也有西班牙式、苏格兰式、古典巴洛克式外观的独立建筑。龙门村古朴典雅,却又处处显露沧桑破败,一些居民的住宅梁、椽老朽,危机潜伏。 黄浦区南房集团老西门物业管理公司近期也对龙门村建筑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不算墙壁裂缝、酥碱等小问题,仅大梁朽蚀等危及房屋结构安全的“危险点”就达18处,“大多是屋梁、墙壁严重损毁等危及安全的问题,必须立即抢修,否则,汛期到来许多房屋就面临坍塌的危险。”老西门物业公司李跃强经理说。 房屋老化 窗户掉落 龙门村26号夏阿姨家就是18处危险房屋之一。26号是一幢两层楼的天井式庭院,楼上、楼下300多平方米住了8户人家。 夏阿姨家住在26号二楼,昨天,物业工人已经在她家进行抢修。这幢砖木结构的房屋,“人”字形屋顶的主梁已被工人替下来,工人正用几根粗木支撑着屋顶,重新铺设屋顶的椽子、瓦片。“主梁已经朽蚀掉了,再不换有可能坍塌。” 夏阿姨告诉记者,其实许多年前,房屋的木结构就渐渐朽蚀。“前年夏天,客厅一扇窗突然从天井掉到一楼,幸好没砸着人。”夏阿姨这才发现,窗户上的所有窗扇都朽掉了,她只好找人将每一扇窗扇都钉上铁链,挂到上面墙壁的铁环上。 此外,夏阿姨家的屋顶及墙壁上至少有二三十条裂缝,最粗的能塞进手指头。粉刷层空鼓、酥碱也处处可见。“这都是房屋老化以及长期梅雨造成的。”物业维修工检查后说。 产权复杂影响管理维修 对这处优秀历史建筑的抢修和保护,老西门物业公司的李跃强经理并不乐观,“房屋情况比较复杂,仅靠小修小补难以奏效。” 据老西门物业管理公司介绍,龙门村房屋的建筑产权有多种形式,其中公房有27幢,纯私房29幢,公私同幢的有18幢,一共入住400多户居民。因为产权复杂,管理、维修和保护也相对复杂。 “公房属于区房地局,我们物业公司受委托进行管理、维修,私房的管理和维修都是居民自己的事情。”李经理介绍,因为是优秀历史建筑,物业的维修严格按照规定,不能破坏房屋的外貌,只能加固结构。 昨天,同住龙门村26号的私房业主黄老伯告诉记者,他家房屋的主梁也已经严重朽蚀 ,“我得自己负责1万多元的费用。”黄老伯抱怨,住在优秀历史建筑里,房屋不能动迁,维修必须保持原风格,“(维修)这应该是政府的责任,却要我们居民自己来承担,不公平。” 文物保护专家陈中伟表示,类似龙门村这种普遍老化的优秀历史建筑,仅靠“见招拆招”式的修补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应该在文物、房管、规划等多部门参与下进行整体维修,“整体维修的前提是必须取得许可,还要经过文物保护专家的论证。”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