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层建筑推行动态式“户籍化”管理
山城重庆,两江环绕,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据了解,目前重庆市建成高层建筑11343栋,另有5837栋在建,高层建筑的总量和密度跃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如何防范高楼火灾也成为一道现实难题摆在面前。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破题,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成功研发出高层建筑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推行动态式“户籍化”管理,为所有高楼构建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党政高度重视,从政策层面破冰。重庆市委、市政府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纳入建设平安重庆进行部署,把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纳入政法重点工作、安全生产任务和平安重庆建设暨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考评内容,解决了政策法规、装备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难题。为适应高楼防火的新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修订颁布了《重庆市消防条例》,市政府制定了全国第一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重庆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在消防、民政、建委等协同配合下,相继出台了《城乡社区消防安全管理规范》、《重庆市高层建筑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设施技术规定》、《建筑高度超过250米的高层建筑设计的特殊防火措施》,形成了完善的地方消防法规体系。
建立户籍系统,从基础层面搭台。2008年以来,全市连续4年围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开展了8次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摸清了全市高层建筑底数以及每栋高层建筑的基本信息和隐患情况。以这些信息数据为基础,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创新推出“户籍化”管理理念,并利用互联网平台,自主研发了“高层建筑基础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设定了建筑基本信息、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消防设施和消防管理方面的22类149项基本信息。通过将这些信息实时录入系统,重庆市为每栋高层建筑建立了动态的消防“户口”档案。
多方联动参与,从监管层面发力。在日常工作中,重庆市以公安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为监督主体,依法对高层建筑实施常态监督。通过“户籍”系统,公安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及时掌握了本辖区高层建筑排查进度、火灾隐患情况和严重程度,及时前往核查,督促整改。在“清剿火患”战役中,全市依托“户籍”系统平台,实现了对所有高层建筑的多层级排查,做到了清剿火患“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注重效用发挥,从全局层面把控。目前,重庆市消防总队已经把系统中对建筑及区域消防安全水平的客观反映,作为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等级评定、基层消防部门履职评价、城市消防安全评价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消防部队各级指挥员参照系统中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建筑结构等高楼的基本数据,开展网上“六熟悉”、制定完善灭火预案以及在灭火战斗中科学选择作战方案。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