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沧溪古村面临保护困境
摘要: 有1700余年历史的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去年12月入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然而,因为缺乏修缮资金,村里已有18栋古建筑倒塌,其他民居也正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 在距景德镇市区70公里处的一 ...
有1700余年历史的浮梁县勒功乡沧溪村,去年12月入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然而,因为缺乏修缮资金,村里已有18栋古建筑倒塌,其他民居也正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 在距景德镇市区70公里处的一块盆地里,隐匿着古色古香的村落沧溪村。沧溪村有9个村民小组,250余户,1000余人。沧溪古村是宋代以来赣皖交界具有代表性的村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村中,随处可见数量颇多的古民居、古建筑、古街道。南宋时期,朱氏十三世祖朱宏与婺源朱熹交往密切,于是将一系列徽派建筑构造引入,从此形成了仿徽派又具浮梁特点的建筑风格。明末清初,村内6家茶号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大批富商,更是留下许多装饰华丽的精美建筑。 记者看到,不少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不同程度地存在房屋损坏、屋顶渗漏、墙面裂缝、虫蛀腐烂等情况。面对日益破落的老宅,因无力按照要求投入巨资进行保护修缮,村民只能任老房倒塌。和记者说起那些被损毁的古民居时,沧溪村党支部书记朱军全显得忧心忡忡。他说,许多古建筑正以惊人的速度损毁。近年来全村共有18栋古建筑整体倒塌,现存的110栋古建筑中,大部分遭到了白蚁侵袭,有数十栋古建筑岌岌可危。 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村,修缮已是刻不容缓。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古建筑保护一直被资金和政策的缺乏所困扰。 朱军全介绍,勒功乡是贫困乡,财政紧张,但即使是由政府出资对古村古建筑进行修缮,也遇到了政策难题。目前村里现存的大多是明清建筑,产权为私有。而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房屋产权人是保护的责任人,如果责任人无力维修,政府有责任对文物进行抢修,然后向责任人结算维修费用,但这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专家告诉记者,修缮古建筑一个平方米的价格达800元,比重新做一栋房子还贵。如此巨大的花费,让大部分村民望而却步。 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沧溪村在今年国庆期间接待了300余名游客。虽然目前游客不是很多,古村的知名度还不是很大,但村民们已经看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 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早在2002年,沧溪村就建立了核心保护区,规定核心保护区红线之内的老房子,既不能拆旧建新,也不能卖。为了解决村民宅基地问题,村里为此专门在古村外划了一块地集中建新房。拆旧建新得到了遏制,但保护维修的问题接踵而至。 为了使古村得到更好的保护,并充分发挥它们的旅游价值,村民们梦想着:整体维修古建筑,打造旅游景点。但是要做到这些,前期投资需数千万元。如果依靠当地政府财力,显然并不现实,于是招商引资便成为必然之路。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