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村城中村改造将打造一组百米高地标建筑
潭村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更改论证日前提交广州市规委会审议,根据修改后的方案,潭村将整体规划为集办公、文化、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邻近珠江滨水地区的再开发型城市功能区,并将打造一组100米高的次级地标建筑,与珠江新城、员村滨水地区连成舒缓有节奏的滨江天际轮廓线。 容积率5.0 减住宅增商业 随着琶洲——员村地区整体城市功能定位的明确,未来珠江新城将东扩与员村地区连为一体,潭村是东联珠江新城及CBD核心区、西接员村中小企业总部区的重要纽带,将打造成该地段重要的公共生活服务集核。改造方案要求潭村在满足村民回迁安置和发展的前提下,引入高端商务办公和商业服务功能,同时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功能区。 根据规委会审议通过的方案,改造范围总建筑面积为31.95万平方米,地块平均净容积率调高至5.0,拆建比为1:1.43。与原控规相比,总面积增加9.1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减少3.10万平方米,商业办公增加12.20万平方米。需政府支持改造资金缺口4.70亿元。另外,改造方案还将在潭村增设一组次级地标建筑,高度设定为100米。 相邻建筑物地下车库将连片 与原来单一的居住功能相比,调整后的方案拟对潭村改造地块进行集高品质住宅、商务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的高强度开发。 为了应对容积率提高后带来的道路交通压力,方案拟通过地下通道将相邻地块建筑物的地下车库连通,避免过多车库出入口对外围交通产生干扰。潭村立交各转向匝道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得更多交通利用华南快速路进出;并通过增加潭村路——花城大道交叉口、马场路——花城大道交叉口的进口车道数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优化地面道路的交通组织,降低各方向车流的相互干扰。 花城大道及其他城市支路的开通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该地区的交通通行能力。 此外,潭村引入社会资金自主改造,将为政府解决花城大道征地、拆迁、补偿等资金问题。据测算,花城大道的开通需要政府投入拆迁补偿资金超过7.23亿元,给政府带来较大的财政压力,潭村的成功改造将为政府解决该项资金筹措问题。 新的改造方案即日起至12月25日,在潭村现场和市规划局官网“规划在线”上进行公示。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