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中国建筑100年

2013-9-5 19:0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05| 评论: 0

摘要: 中国建筑100年 两对夫妇的问与答 文/香港文汇报记者尉玮 图/进念.二十面体提供 剧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说起中国建筑的百年变迁,谁有资格来作说书人?进念.二十面体的《 ...
中国建筑100年
两对夫妇的问与答

文/香港文汇报记者尉玮 图/进念.二十面体提供


剧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说起中国建筑的百年变迁,谁有资格来作说书人?进念.二十面体的《中国建筑100年》梳理中国100年来的建筑脉络,也从建筑的发展来侧观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进念资深演员杨永德与来自台北的年轻演员高若珊分别扮演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潘石屹、张欣夫妇,娓娓道出中国建筑100年来的沧桑变迁。
1920年代,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从美国学成归国,将毕生心血投入到中国古建筑的测量与保护中,新中国成立后,更提出了完整保护北京古城,在古城外建造新城的保育方案。数十年过去了,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北京古城被不断地拆迁重建,舒展低矮的古建筑群逐渐被直插天际的摩天大楼所取代。

1990年代,剑桥毕业的张欣先后在高盛团(Golden Sachs)和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旅行家集团(Travelers Group)任职投资顾问,负责中国直接投资项目。嫁给房地产公司老总潘石屹后,两人一起创立SOHO中国,首创以「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为营销概念。十多年来,开发出SOHO现代城、博鳌蓝色海岸、长城脚下的公社等房地产项目,大大影响了现今中国商住建筑的设计理念。
这两对夫妇,在截然不同的年代中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新旧时代的对照

问:整个演出将如何进行?
杨: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年,看中国历史的转变,其实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我们就从建筑的角度开始。建筑影响的是人的生活,也是实在的实物,是一种例证。在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建筑的模式会被影响。我们有几个主线,一个是历史上的梳理,会涉及到政治经济的转变时刻,如军阀时代、国共内战,或者新中国建国等等。去看这些转变怎么影响到不同时代建筑的样式。比如说可能在50年代,苏联专家的意见怎么影响建筑,又或是改革开放是怎么令到建筑的形式变化?比如说现在,深圳罗湖城的建筑样式如何,是不是抄香港的?我们用两组我们觉得影响了中国建筑的夫妇来讲。梁思成和林徽因是在一个很有理想的环境中,他们做了很多功夫,用外国学回来的知识来保存中国古建筑,也影响到后期中国建筑的发展。另一对是张欣和潘石屹,张欣虽然不是建筑师,但却很影响到现在中国的建筑。影响到建筑的因素有很多,政府的政策啊,经济的政策啊,发展商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发展商如何通过一个地区的规划来影响建筑的样貌。我们也想去看看SOHO中国究竟带来甚么新的理念。也看看相对梁思成与林徽因那一个很有理想的旧年代,碰撞出了甚么。在这种对比中,展现出历史与人物的关系,以及中国建筑的脉络,也互相对证出旧时和现在的中国深层次的改变是怎么发生的。
问:为甚么会选择潘石屹夫妇来作为梁思成夫妇的对照呢?
杨:有趣的是,潘石屹不是一个真正的建筑师,那他是怎么去shape那些建筑师的呢?他的理念是否真的是要令建筑有个有深度的设计呢?我们看到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出于经济的影响,是一种产品的模式。这不一定是坏事,但他的理念和他出来的产品怎么对照呢?我们会去看他们怎么通过微博、电邮等,用新时代的方法在媒体上呈现他们的理念,然后也会节录一些真实的评论,包括记者们怎么去看长城下公社,或者建设SOHO等项目,放入一些不同人的评论在其中。
新女性与女强人

问:你们眼中这两对夫妇各有甚么特点?
高:林徽因最大的特色是,她毕竟是一个大家族里成长起来的人,在她年轻的时候经历过动荡的年代,那个年代造就了很多人非凡的性格,很坚强。那个时代的人共同的特性是有一颗爱国的心,愿意把自己所学的拿回来奉献,和现在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她回国后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很努力。在那个还是很封闭的环境,一个女性出国回来后一样有传统的束缚,要成家、带小孩,但另外一方面她有一种新女性的自觉,可以出来教书,愿意跟􃠥丈夫到深山中去勘察一些古文物。她并没有觉得女生就不行。我看她的自传或是别人写她的传记,都写她穿􃠥旗袍和高跟鞋,也一样上山去测量。那是在她身上最好的印证:她身上仍然穿􃠥传统的东西,但她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是新时代的女性了。张欣的那个年代也是一个蛮特殊的时候,中国刚开始改革经济,她也很努力,但她出身不是那么好,完全是靠自己到国外读书然后回来。我们也不能说她回来以后赚大钱有什么不对,那个年代大家都是那样苦过来的。她奋斗的那一段很激励人心。
杨:其实梁思成和林徽因好像神雕侠侣,他们有一种侠骨,他们是知识分子、爱国,当时的年代很动荡,他们带􃠥自己的亲人去做一些自己很坚持的东西,觉得对学术和中国很有贡献的东西,甚至做到病。那种骨气很令我佩服。后期到50年代,建筑师其实备受委屈,但他们仍然希望帮到国家。他们有很多情怀的东西,但也要具备足够的知识才能去那样做。对于潘石屹则有些不同,他没有梁思成那种专门的知识,他是由不同的方面得到一些知识来形成他的建筑理念。另外,他也是一个商人,所做所想相对梁思成那种想影响中国的理念可能有不同。
甚么是「中国建筑」

问:在搜查资料的过程中,你们最喜欢哪个时期的中国建筑?
杨:我自己最喜欢军阀时期后段,很有趣。在经济和政治上很混乱,但是在建筑上却是百花齐放。也有国外的建筑师起那样的楼,后期也引入一些后现代的风格。我相对于很古建筑反而没有那么触动。
高:所有带点历史感的建筑都是喜欢的。我之前去内地走了一趟,我们现在处在都市的环境,周围是水泥大楼,几乎一样,反而是见到一些比较老旧的建筑,那种历史感会把你抓得很紧,好像有种联系一样。水泥大楼其实是很冰冷的东西,没有历史在身上刻画的痕迹。但是这些水泥大楼十多二十年后可能又代表了某个时期的风格,这其实是很自然的过程。我们在北京看到胡同,或者王爷的王府,是因为它们真的离你有很久的一段时间,你用想象去触及那个时候人的生活,有那样一种怀古的感觉。一说到中国建筑,我们马上会想到那样的风格,但是现在看到中国一些很漂亮的大楼,反而觉得不是。但什么才是中国建筑呢?这个很值得讨论。说真的,现在大家都盖一样的房子。
问:在戏中有涉及中国建筑这个问题吗?
高:我想在讨论张欣的时候有说到。她是一个很创新的人,带了很多新的东西到中国来。人们对她有两极化的评价,很多人会觉得到底在中国盖那样的房子适不适合!那我觉得这个作品应让观众自己去思考,这个东西到底代表了甚么!

曾经的北京古城墙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中国建筑100年》
时间:11月18日、19日、21日、22日 晚上8时
11月19日 下午3时,11月20日 下午5时
地点:香港文化中心剧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