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山西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山西文化瑰宝:晋商会馆——将消失的晋商遗迹

2013-9-5 18:4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123| 评论: 0

摘要: 专家呼吁加强各地晋商会馆遗址保护 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行动起来,在不久的将来,晋商会馆将可能成为历史!曹培红是山西会馆网的创始人、内蒙古多伦山西会馆馆长,这位一直呼吁、践行保护山西会馆遗址和文化的山 ...
专家呼吁加强各地晋商会馆遗址保护
“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行动起来,在不久的将来,晋商会馆将可能成为历史!”曹培红是山西会馆网的创始人、内蒙古多伦山西会馆馆长,这位一直呼吁、践行保护山西会馆遗址和文化的山西人,对晋商会馆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著名文保人士曾一智有关赵本山涉嫌毁坏文物的举报,让全国媒体聚焦到了北京前门外的两座晋商会馆,也让有关文物保护和开发的话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对于山西人来讲,作为晋商500年辉煌的历史见证,前门外的那两座晋商会馆,打翻的是老醯儿的醋坛子,触动的是山西人本已敏感的神经。
不只是建筑,更是一种传承
曹培红祖籍山西原平,祖辈明清时曾是“走西口”的晋商。作为晋商之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曹培红,对于晋商的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有关晋商史研究的著作《忠义的资本》中,曹培红认为,晋商之所以能成为明清之际的中国第一商帮,它的会馆制度是不能或缺的。
曹培红目前是内蒙古多伦山西会馆的馆长。多伦山西会馆始建于公元1745年,由当时的多伦晋商合资兴建,目前是内蒙古自治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晋商会馆,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2008年,来自北京的山西商人钱小虎到多伦寻访晋商会馆,“看到破败不堪的山西会馆,当即拍板出资修缮”,对晋商会馆颇有研究的曹培红主持修复工程。2010年,耗资千万修缮一新的多伦山西会馆重新开始接待游人。会馆通过丰富的展品陈列,再现了当年晋商会馆的情景。“山西会馆是我们前辈在多伦经商的缩影,她承载着太多的浓烈乡情。”按照规划,未来几年,投资方将仿照平遥、丽江的经验,重修18条商业街,4座瓮城及城墙、护城河,重现300年前多伦古城的风姿。“保护修缮山西会馆遗址,有助于推广提升山西形象。从现实的意义来说,无论是在异地的晋商还是山西的政府部门,都应该把对山西会馆的修缮保护以及传承开发提升到‘山西会馆外交’的层次,由此推广山西文化,甚至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平台。”曹培红说,他的理想是将全国各地的晋商会馆盘活,通过会馆发扬晋商的精神。
今年8月16日,租用北京晋商会馆的刘老根会馆正式开业。著名民间文保人士曾一智向北京市有关部门举报,刘老根会馆在建设中,其占用的有278年历史的晋翼会馆遭到了毁坏。其实早在刘老根会馆进驻晋翼会馆前,曹培红就曾经试图和有关部门商谈对晋翼会馆的利用保护,但对方最终选择了与更具商业潜力的刘老根会馆合作。曹培红认为这是“文物保护为商业利益让了步”。“晋商会馆不仅仅是一个个的历史建筑,她是晋商精神的一种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晋商会馆的破坏就是对晋商精神的破坏。对祖宗留下来的遗产无动于衷,就是对祖宗的不尊重。”
晋商会馆的前世今生
明清晋商是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商帮,足迹遍布海内,远涉欧亚,所到之处大多会创建会馆。据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晋商会馆》一书考证,国内有资料可考的晋商会馆就达558处,仅北京一地的山西会馆就有70多处,解放时仍留存38处。目前全国留存的晋商会馆有50多处,保存完好的约有30座,这占到全国现存商帮会馆的1/3。
余秋雨在其《抱愧山西》一文中,提到苏州现为中国戏曲博物馆的“三晋会馆”时,不吝赞美之辞:“那个精妙绝伦的戏台和演出场所,连贝聿铭这样的国际建筑大师都视为奇迹……说起来苏州也算富庶繁华的了,没想到山西人轻轻松松来盖了一个会馆就把风光占尽。”可见当时晋商无论是理念还是财力均领风气之先。
晋商会馆是晋商500年辉煌的历史见证,它承载着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晋商精神,也是了解中国商业史的百科全书。晋商会馆在当时除了联络乡谊、祭祀神灵、聚众演戏、帮助同乡外,还经常举行行业会议,代表商人与政府沟通,解决行业内部矛盾、扶危济困。可见,晋商会馆为晋商的兴盛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据曹培红介绍,上世纪20年代,时任山西省主席的徐永昌(山西原平人,1945年曾代表中国接受日本投降)提出,将散布在全国的山西会馆产权收归山西所有,但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这一愿望成为泡影。自1951年起,在京的各省会馆房地产陆续移交北京市,至1956年初,22省政府将其在京的407所会馆共计21600余间房屋全部移交。北京的38处山西会馆则属于例外,并没有当即移交北京市。
散布全国的山西会馆因出资商人所属府县不同而名称各异。为研究方便,同时也能概括这些由山西商人修建的会馆的特征,2005年,山西省有关部门将全国各地所有的山西会馆统一定名为“晋商会馆”。
留存会馆亟需加强保护
如今,50多处散落全国各地的山西会馆,历经风雨依旧矗立。古老的戏楼没有了山西梆子刚健豪放的曲调,只有那宏伟的建筑讲述着晋商曾经漂泊的创业艰辛。这些保留下来的会馆,以其独特的历史沉淀和建筑艺术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对于国内各地留存的晋商会馆及其现状,曹培红如数家珍。近年来,曹培红已经组织了多次“晋商会馆寻访之旅”,参与者包括晋商后人、山西的企业家、晋商研究专家和媒体。“目的是让大家领悟什么是真正的晋商精神。希望更多的山西人知道先辈们的艰辛和辉煌,更希望我们山西人能够重振晋商精神,再造晋商辉煌。”
但每次寻访归来,曹培红都会感到心情沉重。
2010年7月,由《三晋都市报》和天津山西商会物流分会、山西会馆网合作进行的“重访山西会馆”活动中,一周的时间,迂回京津晋鲁豫,曾经遍布各地的晋商会馆,除了部分被列为文保单位外,大多保护欠佳,有的甚至面临被拆迁、荒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聊城山陕会馆,墙体斑驳,看客稀少。伫立山门,远眺码头,曹培红感慨万千:“想当年,商船靠岸,商贾往来,该是何等热闹的场景。”
在寻访河南安阳山西会馆的过程中,即便一路打听,也是无人知晓。这座隐没在厂房车间的山西会馆荒草没膝,几近破败,已仅存一间关帝大殿。
位于开封朱仙镇岳飞庙东侧的山西会馆,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但遗憾的是,除了山门上的“大关帝庙”和大殿内的简介外,已经没有了任何晋商痕迹。“后院的几间房舍还被人辟为住所,晾晒的衣被随处可见。”
六朝古都洛阳,明清时期商界为晋商所垄断。资料记载,当时“晋商控制了洛阳的各行各业,商家合计225家”。洛阳晋商在乾隆初年建起了潞泽会馆,但在寻访中,曹培红同样不无遗憾,“原有建筑大多已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除了潞泽会馆的牌匾以及几通石碑,晋商元素消失殆尽。”晋商衰落以后,潞泽会馆遂告荒废,后被作为校舍、监狱之用。1988年,改为洛阳民俗博物馆。如今的潞泽会馆虽然游客如织,但即便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说不上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到底与晋商有什么样的渊源。“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流逝,晋商在古都洛阳的辉煌只停留在有限的文字记载和老者的口碑里。”
曹培红语气中透露出几分无奈,“在一个追求商业利益的社会,对于历史传承和遗迹保护的呼吁声音会显得微不足道。”
[pagebreak]
并不孤独的会馆守望者
在刘老根大舞台进驻阳平会馆以及刘老根会馆进驻晋翼会馆的过程中,曹培红一直关注着事情的进展。“这个事情对于我们来说不可逆转,作为一个呼吁、践行保护山西会馆遗址和文化的山西人,我们的力量太有限。”
但对于曹培红来说,他听到的并不都是坏消息。
2008年5月13日,投资超1600万元、历时两年修缮的西宁山陕会馆竣工开馆,为此还把当地的路转了个大弯;2008年6月初,沈阳复建晋阳会馆,纳入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扬州最早的会馆遗址——山陕会馆开始修缮;新疆奇台正在复建山西会馆。“相对于省内的晋商大院,这些在异地的山西会馆则大多既没有受到当地各级部门的重视,更没有来自家乡部门的眷顾。最近,山东、河北等地都开始修缮当地的山西会馆,但是,山西当地政府及社会人士对这个影响中国商业文明的文化与遗址群却缺乏有效的关注。我曾经带着一位山西老板去看前门遗留的几个山西会馆,说我们要从政府手里拿过来经营,因为这是山西的文化。那位老板问了一句,这怎么挣钱啊?”
其实,如曹培红一样,关注晋商会馆的人并不在少数。2008年“全国晋商会馆文化展”300多幅反映各地晋商会馆的图片中,有90%的作品出自一人之手,山西吕梁青年摄影人荣浪。
2006年5月开始,荣浪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赴鲁豫苏十余个县市,拍摄晋商会馆的图片。2008年10月、11月间,荣浪赴蒙古、俄罗斯,寻找晋商足迹。“历史为我打开了一部经典著作,给我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故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荣浪如此感慨。
由王辉担任所长的山西省戏剧研究所2005年将晋商会馆列入重点研究项目,其历时3年整理编撰的《中国晋商会馆目录》成为了相关领域的权威读本。其间,在《三晋都市报》的牵线搭桥下,王辉与荣浪建立了联系,并组织了《全国晋商会馆摄影图片展》。
留住即将消失的历史
在“刘老根会馆”事件中,与其他网友关注刘老根会馆不同的是,山西籍的网友在慨叹晋商辉煌不再的同时,喊出了“拯救晋商遗迹”的口号。
“全世界没有一个商帮能留下这么多的建筑,对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无动于衷,就是对先人的不尊重。这也许不是一件坏事,如果不是‘刘老根’,人们可能还不知道这个晋翼会馆。这只是一个信号而已,在全国,比晋翼会馆破坏严重的晋商会馆不在少数。”曹培红一直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对留存晋商会馆的保护,但现实却让他感到了自身力量的弱小。“我们的力量太有限。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行动起来,在不久的将来,晋商会馆将永远成为历史!”
除部分被列为各级文保单位外,包括北京晋翼会馆在内,大多晋商会馆多属于普查级文物,由于历史原因,不少早已面目全非,有的甚至面临被拆迁荒废的危险。如何传承和保护成为最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早在北京前门外修缮工程启动之前,有关部门曾表示正在探索将一些地方会馆使用权转让给“原籍”省份保护经营。安徽企业联合会获悉后立即派人赴京商洽,2005年,安徽省企业联合会与北京宣武区政府达成意向书,筹资7000余万元共同修复、利用安徽会馆。
此后不久,山西阳平会馆和晋翼会馆的腾退和修缮利用正式展开,一直关注此事的曹培红很是遗憾没能看到山西人的身影,“最终还是赵本山拿下了,还传出了毁坏文物的消息,这不仅仅是感情问题,最关键的是人类文明的保护问题!对于这些会馆,尤其是外省晋商会馆的历史文化价值,无论是山西人,还是当地人,都缺乏清晰的认知,更谈不上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了。”
曹培红认为,异地山西会馆代表的是晋商最本质的核心价值,其中对关公文化的信仰,对山西戏剧乃至更多文化的传播,代表了晋商最本质的东西。因此,研究晋商、继承晋商,要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异地的山西会馆。
“会馆归来,晋商复兴!”网名“曹东家”的曹培红在网上如是留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