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规划 查看内容

中国建筑平均寿命30年 规划混乱是主要原因?

2013-9-5 17:2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22| 评论: 0

简介:  ■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不及英国1/4,不及美国1/2   ■盲目拆迁、规划短视是主因   ■每年产生数亿吨建筑垃圾   这是一个规划爆炸、建设飞速的年代,还是一个建筑短命症流行的时代。因 ...
  ■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不及英国1/4,不及美国1/2
  ■盲目拆迁、规划短视是主因
  ■每年产生数亿吨建筑垃圾
  “这是一个规划爆炸、建设飞速的年代,还是一个建筑‘短命症’流行的时代。”因为规划短视、设计缺陷、偷工减料,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50年罕见、30年普遍”,不及国标规定最低使用年限的60%,负责任的建筑专家们心有担忧。
  每年消耗全球四成钢材水泥
  《中国日报》曾报道,在日前举行的一次建筑会议上,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说,中国建筑的寿命只能持续25—30年。据了解,政府盲目拆迁和建筑质量问题是主要原因。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
  很显然,如此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数亿吨的建筑垃圾。“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
  规划混乱是短命主因
  对此“短命建筑”现象,同济大学建筑规划学教授吴伟分析,大拆大建潮既与城市规模膨胀、人口大量迁移有关,也与一些非物质因素,譬如规划设计、建筑质量等影响所致有关。他说,城市规划短视、混乱是建筑“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高拯指出,一些地方甚至存在“规划跟着领导变”的怪现象,领导换一届规划就得调一回。一些“年富力强”的建筑因此被拆除时有发生。
  此外,设计缺陷也使得建筑“未老先衰”,不堪续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宜明说,政府的盲目拆迁和国内房屋自身的建筑质量问题一直是中国建筑业面临的一个难题。
  建筑短命“后果很严重”
  据了解,2009年中国出现了“楼歪歪”、“楼脆脆”等建筑质量问题。2009年6月27日凌晨5时35分,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西侧、淀浦河南岸在建的“莲花河畔景苑”商品房小区工地内,发生一幢13层楼房向南整体倾倒事故。7月中旬的一场大雨后,四川成都“校园春天”小区原来距离就很近的两栋楼房居然微微倾斜,靠在了一起,路面、围墙开裂。
  我国著名土木工程专家、工程院院士陈肇元说:“‘短命建筑’的后果相当严重,我们会陷入永无休止的大建、大修、大拆与重建的怪圈之中。”现在商品房住宅的产权是70年,比其平均使用寿命周期要长40年,建筑“短命”所造成的“权证在、物业亡”的脱节现象,将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
  相比中国30年左右的平均建筑寿命,发达国家建筑,像英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达到了132年,而美国的建筑寿命也达到了74年。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