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深圳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深圳一般建筑7度设防可抵御6级地震

2013-9-5 16:4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56| 评论: 0

摘要: 南方日报讯 (记者/曲广宁)深圳的建筑能够抵御多少级的地震?就此问题,记者昨日采访了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陈泽广,他告诉记者深圳的建筑一般抗震度数为7度,相当 ...


南方日报讯 (记者/曲广宁)深圳的建筑能够抵御多少级的地震?就此问题,记者昨日采访了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陈泽广,他告诉记者深圳的建筑一般抗震度数为7度,相当于能抵御6级左右的地震。


陈泽广昨天在受访时表示,评价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好坏要综合考虑,因为房屋的合理的结构设计、适当的材料运用、良好的施工管理及质量监督等都对其包括抗震性能在内的安全性会产生重大影响,单从一个环节是无法评定其质量的好坏。其中,合理的结构设计是决定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建筑的抗震水平上,深圳的建筑原来是按照7度在设计建设,后来国家在深圳采用6度4的标准,但基本上深圳建筑的抗震级别一般在7度,东部地区的建筑在6度左右。”陈泽广告诉记者,衡量建筑抗震的“度”为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度”是以地震发生时对建筑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来计算的,而震级则是以地震发生时释放的能量大小来计算,“简单来说,此次日本大地震震级为9级,相当于对建筑的影响达到12、13度”。


记者了解到,震级与烈度虽然都可以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不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同样的地震,距离深圳的远近都会影响地震在深圳的烈度大小,深圳的建筑为7度设防就相当于可以抵御6级左右的地震””。


此外,在建筑中也分为三类,对于同等地震后的破坏程度要求不同。陈泽广解释:“甲类建筑是核电站、疾病控制中心这类地震后会产生次生级灾害的建筑,它们的设计建造要求在地震后不能有任何破坏,而乙类建筑包括学校、医院、商场、大型超市、火车站和大型办公楼等人员密集场所等,它们的设计建造要求地震后不能有较大的破坏,丙类建筑就包括普通的住宅,设计建造要求地震后只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对于7度设防的甲类建筑差不多可以抵御7.5级地震”。


陈泽广表示,建筑结构形式从主体结构的建筑材料来分主要包括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而目前在深圳地区量大面广的建筑结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每一种结构体系有不同的适用高度,就深圳地区而言,多层住宅一般采用框架结构,也有少数采用异形柱结构,而高层住宅则一般采用剪力墙结构或框支剪力墙结构。这几种结构体系都是抗震能力比较好的结构形式,其中,剪力墙结构和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深圳高层住宅建筑中运用最多的结构形式。


此外,建筑并非越矮越抗震、越高越不抗震,陈泽广表示,因为针对不同高度的建筑,设计上会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采用不同的结构体系,并按国家规范将结构设计成不同的抗震等级,进而采取不同的抗震构造措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