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现代感的中国建筑
今年是41岁的何周礼创办“何周礼建筑设计事务所”10周年的日子,年底他将在香港牛棚举办“10+”建筑展。“我花了10年时间悟到一个道理,自己之所以能在建筑之外的室内、灯饰、家具乃至首饰设计诸方面有比较大的修为,应该说是建筑教育带来的。建筑教育带给我良好的空间感和灵活性。” 同样是四十上下的年龄,同样是公司创立十年,甚至同样是跨界创作,深港两地的设计师、创意人在设计理念、公司成长环境和历程、市场运作与开拓等领域究竟有何异同?记者采访了匆匆来深演讲又匆匆离去的何周礼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何周礼。 为打品牌,刻意在港做建筑 何周礼先后读了五年室内设计(香港理工学院)、五年建筑设计(港大建筑系硕士),从学校出来已经到了回归前的1996年。在著名建筑师、香港区旗区徽设计者何弢门下干了三年,何周礼决定自立门户。因为“建筑设计界讲品牌,当时市道虽然差,但我决定闯一闯。”他解释道。 事实上何周礼创立公司之日,正是香港遭遇金融风暴、楼市下跌之时。“几乎所有建筑地盘都停了下来。在香港根本没有什么机会。”同一时段,穿过深圳,一路向北,“所有地盘都在盖。”因为伙拍香港新世界集团北上,何周礼度过了第一波难关。 2002年,何周礼设计的新明式家具诞生。一套23件,在继承明式家具造型简洁、优美、稳重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榉木配合不锈钢,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家具在现代诠释下无限变奏的可能性。木与不锈钢两种物料的糅合,不但给传统家具注入了现代气息,使之从博物馆和藏家手里走出来,重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何周礼以独特手法演绎东方文化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同和关注。这套家具后来获2007ADEX杰出设计奖。市场反应也令人欣喜,至今这套家具仍畅销日本。 2003年香港遇上“沙士”,一直到2004年年中经济才出现反弹。恰从这时开始,何周礼更多地介入了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不像室内设计,盖起来后不用向客户推广也会有人知道。”这一阶段,何周礼声誉鹊起:不但在2000年至2005年间担任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会长、2002年出任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并在2004年获委任为董事局副主席、2005年7至11月担任郑炳鸿、何周礼、许焯权及严迅奇等四建筑艺术家“间——艺术建构”作品展策展人、2005-2007年获委任为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国际建筑设计比赛筹委会主席,更获选为2005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香港十大杰出设计师。 “2007年至2008年,是公司发展的高峰期,那段时间生意最好。本来以为2003年之后20年内不会再有这样的经济低谷,没想到金融海啸接踵而至。” 短短十年创业遭遇三波险浪的何周礼,现在的打算是“刻意在香港做建筑,要让事务所成为一个建筑品牌、形成效应。” “少即是多” 何周礼作品中的中国味或者东方哲思往往令人印象深刻。上述新明式家具外,他首个首饰创作系列“红楼梦黑玉系列”将建筑理念融入首饰意念,立刻成为时尚新宠,大热于市。而他近年的代表作品“广东八十”、“葵芳新都会广场”、“沙田城市艺坊”以及“圣保罗堂”、“圣公会明华神学院”等不但为他带来包括2008美国国际设计大奖、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迪拜Cityscape建筑设计大奖2008、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大中华杰出设计大奖等在内的无数奖项(仅2008年何氏得奖就有21项),更重要的是,何周礼“做有现代感的中国建筑”的风格已然浮现。 在香港半山一个叫渣甸山别墅的项目中,何周礼一反常态地弃用“豪宅庸装”,屋内屋外只采用黑白灰三色,活用光线和室内外的空间对比,“一般人觉得黑白灰平淡无奇,实际上这三个颜色最能融入自然,往往令人舒适。”他透露,自己的设计不仅在颜色,用材上往往也不超过三种,“木头、钢材、混凝土”。“我的建筑美学不是建立在多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lessismore(少即是多),要简约、含蓄,无谓的装饰全部拿走。”何周礼解释说。 何周礼在港大主修的是“中国建筑”,不过他说,当时“把西方建筑的书都读了”。说到他的作品表现出来的“中国味道”,他认为其实或许只是骨子里的东西的反映,当然还有园林、中国建筑等客观因素的耳濡目染。对何周礼来说,如何以现代语言重新演绎东方理念或建筑该是毕生的使命。他甚至把自己位于兰桂坊附近的设计工作室命名为周礼轩•别馆。 将设计背后的故事讲出来 问何周礼,最好的作品是哪一个?他说,“我最满意的作品是我没盖好的那一个,因为我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人给我什么项目做,会是机场还是医院?”他认为经营好设计公司须得“三个ion”,即是“passion”(热诚)、“vision(视野)”和“mission”(使命感)。“基础要打得好,视野要广阔……”他认为,好的设计还要有好的推广。“五成设计,五成推广;甚至是四成设计六成推广。要学会将设计背后的故事讲出来。”他预言“未来20年将是公司发展的最高峰期,希望自己能将全部精力放在建筑上。因为室内设计的寿命可能只是一、二年,展厅可能是十年,但建筑就不同了,子孙都可以看到。文化、艺术、建筑这三个元素是连在一起的,但是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现在还没找到答案。”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