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无锡大剧院 文化腾飞的“隐形翅膀”

2013-9-5 15:0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12| 评论: 0

摘要: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像。”看到无锡大剧院的设计效果图,张韶涵的这首《隐形的翅膀》,总在心底响起,挥之不去。 她实在太像 ...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像。”看到无锡大剧院的设计效果图,张韶涵的这首《隐形的翅膀》,总在心底响起,挥之不去。

她实在太像翅膀了!由八片巨大“树叶”构筑起的屋顶形态,犹如一双振翅高飞的鸟的翅膀。而无锡大剧院,也的确承载着城市文化艺术、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腾飞之梦。

湖水拍岸,杨柳狂舞。尽管风大浪急,但无锡大剧院于昨天如期奠基开工。在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之下,“扩内需、保增长、促转型”成为当务之急。而“危”中求“机”、化“危”为“机”的一系列举措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的投入与建设,成为城市应对危机之策。

投资10亿多的无锡大剧院,列于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性设施的“菜单”之中。“一个常住人口达600多万的城市,目前除了人民大会堂外,没有一处专业的表演艺术设施,这与城市的经济实力、文化地位都是不相匹配的,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市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市建设局副局长范春雨如是说。

确实如此。城市基础文化设施,是另一种形式的“民生工程”。“没有一流的文艺表演设施,无锡根本无法迎来自己的‘演出季’。而艺术的熏陶、文化的涵养,有利于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城市的文明程度。”民意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呈现节节攀升之势。相比于周边城市,都已拥有了专业的文艺表演设施,如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苏州科文中心等,而这些设施成为上海、苏州等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载体,较好地拉动了当地文化消费,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正因为此,经济寒流之下,无锡大剧院破土动工。

其实,无锡前几年就拥有了“大剧院之梦”。经过四、五年时间的酝酿,20多次反复修改完善方案之后,作为无锡重点文化工程项目,无锡大剧院奠基开工。对待大剧院工程,无锡的态度慎重而严谨。“高水平”是项目的定位,“保持品质”是建设的标准,“不留遗憾”是施工的要求。

由芬兰工程院院士、欧洲著名建筑设计师佩卡 萨米宁亲自操刀的无锡大剧院,在一轮又一轮的筛选中力压群芳胜出。有关方面曾采取邀标的方式,邀请国际上以设计大型剧院闻名的5家公司分别拿出方案。2008年5月,5家公司拿出的设计模型进行最后的PK,而“芬兰方案”以其匠心独运的设计,将建筑与太湖山水巧妙融于一体,动感且具有艺术气息,此外,借附近湖水为建筑制暖制冷、“树叶”的屋顶形态为其建筑遮阳等“绿色设计”理念,也使这一方案在竞争中以显著优势高票当选。

萨米宁的设计方案,远观如振翅而飞的鸟,空中俯瞰如八片巨大的树叶。濒湖临水的造型,与著名的悉尼歌剧院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是临海,一是临湖,二者均为亲水建筑,且在功能属性上都是城市文化艺术中心。萨米宁昨天毫不讳言自己对悉尼歌剧院的喜爱:设计者是他年轻时的偶像。而欧洲各地歌剧院配套工作均早已完成,让萨米宁无用武之地,而无锡,则圆了这位建筑大师的“大剧院之梦”。

大剧院定址蠡湖南岸,显示出城市对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规划时所选的地块,处于太湖新城与老城区交界地带,服务半径涵盖全市市民。这样一个黄金地块,用于文化建设用地,可见无锡建设文化名城的用心。

一座城市,必须拥有自己的艺术殿堂:是展示文化艺术成就的舞台,也是展开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窗口,更是生产文艺精品的阵地。无锡的这一空白,2009年4月20日被彻底填补。这座雕塑般的建筑,亦为城市搭建了一座文化投融资新平台,是发展壮大无锡文化产业的“孵化器”。两年后,随着她的建成,这对“隐形的翅膀”,将带着城市文化艺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一起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