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在建筑领域内的主要表现就是哥特式建筑的复兴,哥特式风格那种高耸入云的尖塔形式可以唤起人们的想象力与神秘感。当然,十九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复兴不等于简单的复活或是复古,而是被建筑师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浪漫主义思潮下哥特式建筑的复兴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手法之一,在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一种艺术思潮,流行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建筑中的浪漫主义,迅速与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相结合,形成了起源于英国的十九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复兴,英国议会大厦和曼彻斯特市政厅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建筑。
哥特式建筑复兴的美学基础
英国美学家、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1819~1900)最先为哥特式建筑的复兴振臂高呼,他的美学理论也形成了哥特式建筑复兴的美学基础。罗斯金的美学论述主要集中在他为画家透纳辩护而形成的五卷本《现代画家》之中。然而,罗斯金的热情也不止于对绘画的讨论,从童年开始的游历又发展了他对建筑艺术的爱好,他的建筑理论集结成《威尼斯之石》、《建筑的七盏明灯》等著作。 罗斯金对哥特式建筑的热爱是建立在他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之上的。然而,他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矛盾的,他一方面将美视为对自然的摹仿,另一方面又将自然看成是上帝的创造物,并将上帝视为一切美的源泉。所以,体现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精神的哥特式建筑也成为罗斯金歌颂的对象。 十九世纪的工业大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建筑的数量比过去历代的总数还要多,但是大部分建筑由于缺乏纯粹的手工技术,再加上对“样式”和“美”的奇怪主张,几乎扼杀了这一时期建筑艺术的发 展。面对这种情况,罗斯金首先区分了“建筑”和“建造物”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他看来,建筑与建造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建筑“是一种艺术,它为了某种用途而对人类建筑的屋宇进行布置或装饰,使得人们看见时,在精神健康、力量和愉悦方面有所收益。”在这里,罗斯金将建筑上升到了艺术的范畴,建筑在建造物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些美丽或是庄严的特征,应该有适当的装饰。建筑与建造物唯一相关的是“凡是建造之物多少都具有一些建筑的特征或色彩,一切优秀的建筑都必须建立在优秀建造之物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建筑本身也可以按其用途分成五类:祭祀用、纪念用、民用、军用、家用。因此,十九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复兴也不局限于教堂建筑的设计建造。
对于建筑上装饰的来源,罗斯金认为自然比艺术的合成更美丽,因而,美的实质就是真实;艺术的真谛也是真实。在这里,他把美与自然(也就是真实)等同起来,他认为世界上存在着理想的自然模式,也就是自然界的各类都发展成接近于它所能形成的模式:田野里的草本植物和花都有其特殊的、明晰的和完善的美;它具有其独特的处所、表现、功能。最崇高的艺术是能抓住特征,显现并说明这个特征,把其安排在风景画中适当的位置,用这个特征加强和增加绘画所欲表达的深刻印象。所以,人类如果不模仿自然形状,在创造美的方面就不可能进步。凡是不是来自自然物体的形状则必然丑陋,这也是因为离开了自然,人类就没有能力想象美丽。当然,罗斯金也不是完全否定想象的作用。实际上,他也号召在艺术创作中要有想象,这种想象是对不在场或不可能的事物的概念的自愿召唤;想象的愉悦和崇高的部分原因就是对这些事物的了解和思考。只是,他认为“凡是能够想象得出的形状,在宇宙的某个地方总能找到例子。”过度的想象就变成了欺骗。但只要承认它的虚构性,想象就是一种高尚的天赋,反之,则成为疯狂。虽然提倡艺术摹仿自然,但罗斯金并不是一个自然主义者,这里的“自然”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左拉、龚古尔兄弟等人的“自然主义”创作理论中提出的“自然”观点,自然主义艺术家的任务不是去评判一切,而是去理解一切。因此,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记录一切事物,不忽视任何细节,甚至是污秽与丑陋。而这一点正是罗斯金反对的,他把自然视为上帝的创造物,自然能够作为衡量美的标准,也正是因为透过自然可以体现出上帝之爱。罗斯金用中世纪的自然形式反对工业时代的批量化、模式化生产。
罗斯金提倡的建筑中的装饰是适当的,是“装饰”而不是“矫揉造作”,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应该有装饰。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罗斯金反对在火车站进行装饰,“一种奇怪而邪恶的趋势表现在火车站的装饰当中。”因为在他看来火车站剥夺了人们在思考美的时候所必需的情绪和谨慎,火车站只是匆匆过客的暂时停留之处,缺少审美的条件与环境,所以“在愚蠢行为中,最臭名昭著也最无理的就是与铁路相关或者铁路附近的事物的那一丁点儿装饰。”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带来的负影响就是宗教信仰的死亡和道德的沦丧,罗斯金倡导建筑艺术的真诚其实是他绘画理论的延伸。在绘画艺术中,罗斯金为拉斐尔前派辩护,认为艺术和道德有关。因此,在建筑艺术中,罗斯金提倡哥特式建筑也是看到了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凝聚了建造者的信仰与狂热。哥特式建筑虽然有复杂的装饰,但这些装饰都是和虔诚的信仰结合在一起的,并且,在哥特式教堂中也给人们提供了静心凝神体味艺术的场所与条件。
哥特式建筑复兴的特点及影响
十九世纪的艺术家们在建筑风格上有更多的选择,一方面是古典艺术的盛兴,另一方面则是浪漫主义的流行。浪漫主义在建筑领域内的主要表现就是哥特式建筑的复兴,哥特式风格那种高耸入云的尖塔形式成为唤起想象力与神秘感的适当背景。英国议会大厦和曼彻斯特市政厅就是哥特式建筑复兴的代表建筑。当然,十九世纪的哥特式建筑的复兴不等于简单的复活或是复古,而是被建筑师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虽然,很多人质疑从实用与功能的角度出发,英国议会大厦没有必要在建筑的外形上突出很多的尖塔和塔楼,但对于设计师普金来说,之所以采用哥特式风格,不是因为它的形式独特,而是符合他提出的设计要求。英国议会大厦采用的是亨利第五时期的哥特垂直式,原因就在于亨利五世(1387~1422年)曾一度征服法国,采用这种风格象征着民族的自豪感,也是这一时期日渐强盛的民族实力的真实写照。正如普金在1841年写作的《尖拱门的,或者基督教建筑的真实原则》一文中提到:真实的建筑应该起码有两个基本原则:1.功能好的;2.装饰应该与功能相吻合。装饰在建筑中是必要的,也应是适度的,是和功能相统一的。
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风格被用到这一时期的民用建筑之上,英国议会大厦那高高向上的尖塔和塔楼不再是对至高无上的上帝的顶礼膜拜,而是突出社会权力的稳定向上之感。它不是宗教的,而是世俗的。
哥特式建筑的复兴其实是借用了中世纪哥特式的形式,而实质上要求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用中世纪的自然形式反对工业产品及与古典艺术对抗。(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影像艺术学院)
编后: “哥特式”本为贬义词,西方的学者一度将哥特式建筑与蛮族艺术相提并论。十九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复兴,并不是简单的猎奇,而是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机械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高度精密的机械生产制作出来的是毫无个性可言的产品,而非艺术品。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对当时社会不满的浪漫主义思潮,反映在建筑和工艺美术领域中就是罗斯金等人提倡的“哥特式”艺术的复兴,罗斯金重新发现了哥特式建筑的价值。
链接: 约翰•罗斯金是英国著名的学者、作家、艺术评论家,1819年出生于伦敦一个殷实的酒商家庭。父亲是一个热情洋溢的艺术爱好者,母亲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18岁时考入牛津大学。他因《现代画家》(Modern Paint¬ers)一书而成名,并使其拥有众多追随者,其中包括英国大文豪王尔德。随后发表的三十九卷有关艺术的评论,使他成为维多利亚时代艺术趣味的代言人。 罗斯金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曾经有人把他比作我国的钱钟书。他还是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史方面的专家。他的《建筑的七盏明灯》和《威尼斯之石》两书都强调美好的作品来自创作者美好的心态。(本文原载《建筑》杂志2009年5期)

 哥特式建筑 英国议会大厦
 哥特式建筑 米兰大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