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正式开幕的灾后应急建筑展,是一个“呈现过程”的展览,15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师(团队)将在展会现场针对地震、水灾、海啸、火山爆发、龙卷风、泥石流、战争等灾害,利用地球上所有的基本元素,搭建“安全”、“便宜”的应急建筑。
已经过去了半年多时间的汶川大地震,留给人们的不仅仅只有苦痛,如何防范灾难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日前,在“渡——国际灾后应急建筑设计展跨年活动”上,这个将于2009年5月12日,也就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正式开幕的展览,提前和人们见面。“在我们国家除了火山爆发之外,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发生。‘渡——国际灾后应急建筑设计展’的目的在于宣传灾难应急建筑的知识,通过应急建筑的不同背景,来介绍如何应对不同的灾难。我们关注的不是灾后重建,而是应急建筑。这个展览希望让建筑的专业性返回民众成为可能。”策展人周舒说。
美术馆变身“工地”
15位来自芬兰、日本、瑞典、法国、美国、智利、秘鲁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师(建筑团队),将针对不同的灾难进行设计,比如四川的地震、中国南方的水灾、印尼的海啸、智利的火山爆发、美国的龙卷风、菲律宾的泥石流、阿富汗的战争等情境都在设计师的考虑当中。
“一般建筑展展出的都是模型和效果图,但这个展览展出的过程,就是一个搭建的过程。设计师和志愿者们会带领观众现场搭建。”周舒介绍道。届时美术馆会变成一个“工地”,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的师生们会担任志愿者,跟着设计师们一起来展示,如何搭建灾后最简单最实用的栖身之地。同时美术馆里还会有影像环节,让人们对各种灾难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导演贾樟柯将为“每一个展览项目制作影像,表现和不同建筑之间的关系,还有灾难发生的情景”。
在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看来,“这个特别的展览始于情感,更有文化上的意义。另外建筑师都很有探索性,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将来会成为主流。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展览过程当中创造出建筑上的功能性和展览中的艺术性。”住在成都,亲身参与了汶川地震震后重建的建筑师刘家琨在地震之后才发现,“灾难其实一直都在酝酿之中,人们必须一直有防范,现在灾区的手段有些可以使用,有些不够有效。”在他看来,这个展览着眼的是未来,“全世界的建筑师一起来应对灾难的经验,对未来有意义。”
在将要参加展览的建筑师和建筑团队当中,来自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坂+松原研究室和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参与了震后应急建筑,“我们为成都的华林小学建造了应急的房舍,有615平方米,主要是用纸筒作为材料,非常环保,都是就地取材,建造过程当中,日本学生和中国学生都能自己参与。”建筑师松原弘典设计了这个纸筒做的校舍,学生们现在还在使用着。而来自法国的应急建筑师组织(Emergancy)则是专门针对灾难应急建筑的建筑师团队,现在在22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1200多位不同的建筑师为世界各地做应急建筑。“我们在澳大利亚、加拿大都有工作室,派建筑师去世界各地完成战争和灾难之后的应急建筑。”建立这个组织的帕特里克•科朗贝尔(Patrick Coulombel)介绍道,他们在巴基斯坦大地震之后建造的应急建筑,是与联合国人居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的成果。
超级土坯房案例
来自加州的伊利欧娜•卡利里(Iliona Khalili)和她已故的丈夫、伊朗作家和建筑师内达•卡利里(Nader Khalili)合作的加州土造艺术与建筑学院(Cal-Earth)事务所已经有16年的应急建筑经验。“我和丈夫早期从事的是高层建筑,但后来,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回到土地,现在我们总是在和泥土打交道。”伊利欧娜回忆道。他们设计的“超级土坯房”(Superadobe)曾经获得过2002~2004年度阿伽•汗建筑奖(Aga Khan)。
“我们的目的是帮助资源极其匮乏的人们建造安全的遮蔽处,用泥土来做基本材料,将泥土装到沙袋中,然后以沙袋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这种系统可以有效地为灾难中的人们所运用,这种系统已经在加州经过了6年的考验,只要有铁丝和泥土就可以。”卡利里的“超级土坯房”运作简单。
最早的时候,是内达为了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的月球基地建设计划发展技术创新而做的实验,“他告诉我,他想到了一个在登月计划中可以实现的一种建筑,他管它叫尼龙的房子。后来就在我们家周边学校的土地上进行试验,看看这个想法能不能成为现实。”伊利欧娜回忆道,那是1991年。那一年密西西比河也有很多水灾,于是便有很多热心人加入到了试验这种新建筑的队伍中。到了2002年,这种建筑已经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得到了应用,2004年“超级土坯房”得到了联合国的推荐。
在伊利欧娜看来,这个设计的理念,就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利用我们地球上所有的基本元素给自己建造房屋。这个房屋必须是安全的,同时建造起来又很便宜”。在战争和自然灾害之后,只需要铁丝和泥土就可以建造这种房屋,只要有有经验的人参与,能够既迅速又大量地建造,“我的先生曾经说过,如果给我100个学生、1000个士兵,我们可以造一个城市。”伊利欧娜说话间露出了笑容。
拱形是这种建筑的一个力学关键,这种造型在伊利欧娜看来,“是一个审美和力学上都很有用的构造。房顶是建筑师们经常考虑的要素,其实普通的老百姓自己也能解决。”而她对自己建造的空间也充满了信心,“我认为在这个房子里你永远不会觉得压抑,因为这个原因这个房子可以在世界各地运用,也可以在全宇宙的空间当中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