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商业地产与“精准定位”

2013-9-5 11:0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76| 评论: 0

摘要:   “香港仍然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说这番话的是利福国际董事总经理刘銮鸿,已经上市成功的利福国际,拥有10层楼高的崇光百货(Sogo),是香港百货业的老大。   据悉,刘銮鸿的乐观来自以下这些数据:香港 ...

  “香港仍然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说这番话的是利福国际董事总经理刘銮鸿,已经上市成功的利福国际,拥有10层楼高的崇光百货(Sogo),是香港百货业的老大。

  据悉,刘銮鸿的乐观来自以下这些数据:香港零售业上半年继续畅旺,仅农历新年短短两个月,珠宝及钟表业的营业额按年增2至3成,百货公司的营业额则增20%。自1998年创下了半年期营业额的最高纪录以来,零售业的营业额被数次刷新,一段时间内,香港零售业营业额每月可高达20亿美元。从九龙到铜锣湾,所有的商店都在扩大经营规模。


  有人将其归结为经济复苏的有利因素,但更多的专业人士认为转机来自内地游客数量的激增。以个人身份到香港旅游的大陆居民,绝大多数都是冲着香港的购物而去,在香港大街小巷、百货商场随处可见大陆居民的身影,他们重新燃起了香港的购物潮,强大的购买力让香港商界刮目相看,也让香港店铺开始千方百计招揽内地客人。


  我曾经问过一个每月必到香港报到的MM,“真的有这么多东西可以买吗?”


  她回应:“这边杭州大厦刚上柜的新货,那边就在打8折了,你会不会算啊?”


  买得越多越实惠,这是她的香港购物逻辑。后来,我终于发现,除了实惠两字之外,香港吸引她的,还有很多她在内地,比如我们的杭州大厦、银泰百货买不到的东西。


  原本在我的印象中,小狗经济发达的浙江,是可以造出来任何东西的,不是有笑话说,国外带回来的礼物,大多印着“Made in China”吗?但事实是,我们缺少很多。


  我们不缺商业,但是我们缺少差异化经营的商业。近几年来,杭州的商业地产一直在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但是我们回头来看看,遭遇“滑铁卢”的商业地产也不乏活生生的案例,比如涌金广场、信义坊等等。


  难怪,有专家提出,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商业地产需要“精准定位”,才能出奇制胜。


  事实上,所谓的“精准定位”,其实质也无非是强调通过对辐射区内商业供给和需求变化进行细致分析,找到目标消费群体,针对他们的需求,结合经营者的需求,因地制宜进行差异化定位。


  落户钱江新城的商业“三巨头”,来头都不小,既有来自香港的华润、新鸿基新城既有来自香港的华润、新鸿基强强联手,也有来自新加坡、身为亚洲最大上市公司的凯德置地,以及国内商业巨擘高德置地。但是不管是动辄80万平方米的都市综合体,还是二三十万的中型商业项目,他们之间的定位各有针对性,高、中端十分明确,连客户都细分为中产消费阶层、都市小资白领,以及追求奢侈品消费的时尚人士。以错位经营的业态,形成互为补充的商业集群,并进而影响城市的商业格局。


  在这里,或许我们能够找到有别于传统武林商圈的业态,好比定价稍微比杭州大厦低一些,比银泰百货又高一些的那些有别以往我们所见的全新的品牌。


  商圈是一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消费概念。定位不同、业态错位,却又相互依托的各个商业项目,归于其位,才能让整个商圈产生出巨大的磁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