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昆山开发区:创新催生速度

2013-9-5 10:4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34| 评论: 0

摘要:   全球1/8的数码相机产自哪里?   是昆山开发区。   全球1/4的笔记本电脑产自哪里?   是昆山开发区。   还有那些中国家庭耳熟能详的品牌:“樱花”厨具、“统一”食品、“利乐”包装、“捷安 ...

  全球1/8的数码相机产自哪里?
  是昆山开发区。

  全球1/4的笔记本电脑产自哪里?

  是昆山开发区。

  还有那些中国家庭耳熟能详的品牌:“樱花”厨具、“统一”食品、“利乐”包装、“捷安特”自行车……都出自建于昆山开发区的企业。

  从1985年到2005年,江苏昆山开发区用了20年,吸引超过百亿美元的外资,叫响了“昆山制造”。昆山这个以农耕为主的江南小城,以GDP年均增长率近30%的加速度,成长为全国百强县之首。

  昆山人并不满足于此。

  2005年开始的一项“五年计划”,展示了昆山开发区的雄心——“用过去20年1/4的时间、1/4的资源,引进相当于过去20年的投资量,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再造一个新开发区”。 

  “我们更期望,能用更短的时间,完成从‘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昆山服务’的转变。”昆山市委常委、昆山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顾剑玉说。

  实际的发展速度,比顾剑玉预想的还要快。统计资料表明,2007年,昆山开发区已完成工业总产值2587亿元,为2004年全年总量的2倍;完成进出口总额434亿美元,为2004年的2.4倍;完成GDP673亿元,是2004年的1.6倍。

  不甘只做高级技术代工

  新龙头企业,制造产业“大脑”

  昆山开发区发展的加速度,来自传统产业的革新与提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昆山开发区已形成电子信息、机械和民生用品三大主导产业。尤其在电子信息产业,“三分天下有其二”——300多家IT企业落户区内,总投资40多亿美元,形成了配套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650亿元,占整个开发区工业产值的64%。

  “但是,这些产业仅仅集中在零部件生产或整机加工,尚未进入核心部件生产。”昆山开发区工委副书记宣炳龙说,“我们没有电脑芯片、液晶显示面板生产技术,没有软件设计知识产权,说白了,也就是个高级技术代工。”

  2004年,昆山开发区开始规划建设光电产业园,占地11.47平方公里,目前累计总投资达23亿美元。

  园区设立了生产液晶面板的核心区,生产半导体、玻璃基板的上游配套区和生产彩电、电脑、手机的下游配套区及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综合服务区。其中的龙头企业——龙腾光电,主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第五代薄膜液晶显示面板。

  昆山开发区看重的,并不仅仅是巨大的工业产值。这一继北京京东方、上海上广电之后,国内第三条5代TFT—LCD生产线,同时给开发区带来了涵盖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3项专利及申请案。

  光电产业园区是产业升级的发动机。龙腾光电上马后,一大批上下游配套厂商纷纷跟进。目前,生产背光模组、偏光板、彩色滤光片、IC驱动的企业已落户光电园。

  原来组成一台手提电脑,需要800多个零部件,有780多个能在当地找到供应商。随着2007年9月第一批手提电脑液晶显示面板正式下线,手提电脑基本实现了百分之百“昆山造”。

  在昆山开发区,一如龙腾光电园,同时将龙头企业作为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向纵深核心产业发展重要平台的,还有特种车辆产业。核心技术项目的落户、产业链的延伸、集群化的生产,节约了资源,降低了商务成本,使外资企业落地生根。

  因地制宜首创2.5产业

  新服务产业,打通区域经脉

  加速度还来自现代服务业这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据统计,目前,昆山开发区服务业项目注册外资占新批项目的比重,已由2004年的14%上升到2007年的30%。

  现代服务业的迅疾发展缘自创造性的预见。

  “其实,早在2003年我们就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昆山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什么?像纽约、东京、巴黎一样?显然不符合实际。”宣炳龙说,“昆山的现代服务业也不能走上海、苏州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现代服务业是三产,我们要发展的,是2.5产业,即介于二产和三产之间,直接为企业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因为,昆山有大量国际企业,这是我们最面广量大的服务对象。”

  2003年,昆山开发区着手规划4平方公里的城市副中心,并投入10多亿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包括现代物流、信息咨询、金融保险、会展商贸和各类中介机构在内的、直接为生产企业配套的生产型服务。

  2.5产业,这个昆山开发区首创的新现代服务业概念,打通区域经脉,激活了区内经济。它让开发区内企业物流成本降下来。2006年12月,开发区内的出口加工区获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单位。

  截至2007年底,近20家物流企业先后进驻;海关、检验检疫监管机构、物流及加工区工业企业等系统全部实现联网运作。2007年,出口加工区试点业务货值160亿美元,在全国试点加工区中名列前茅。

  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全球运营总部、研发机构落户昆山开发区。企业科技园已有10家企业独立研发机构进驻,目前,开发区拥有各类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实验室93家。

  出口加工区在搞好区内企业保税物流试点的同时,重点拓展了物权转移业务,吸引有关联业务的贸易公司入区开展自营采购、简单加工增值、仓储、销售等物权转移业务,使区内部分规模型电子企业纷纷调整经营方向,向研发及销售等两头拓展。

  截至2007年底,该开发区累计已有近400个外资服务业项目落户。其中,1/3为区内制造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增加分销业务;1/3为区内企业设立的研发机构;其余为主营业务与区内制造业关系密切的贸易型企业,以及会展中心、商城等服务业项目。

  1500亩土地“腾笼换鸟”

  新服务机制,盘活存量资源

  加速度同样来自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

  “昆山开发区建立以来,一直走资源型招商的道路,前20年消耗了大量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宣炳龙说,“这是制约新一轮发展的瓶颈,但也给了我们二次开发的空间。”

  随着昆山开发区及江苏省第一家外资企业、生产手套和箱包的苏旺你公司北上西进,将工厂搬迁到安徽和江苏苏北,从2005年开始,昆山开发区有计划地实施“腾笼换鸟”。

  “土地资源紧缺和环保容量有限的压力,促使我们采取产业转移和政府协商收购的办法,将一部分早期进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搬迁出去,腾出土地和环保容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盘活存量资源。或退二进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顾剑玉说。

  自2004年以来,在昆山开发区6.1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中,已搬迁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40多家,腾出土地近1500亩,转移各类劳动力2万人左右。

  “并不是外资企业多了,要赶出去。而是从企业持久发展考虑,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寻找新的发展空间。”顾剑玉说,“事实上,对重点企业,我们同时推行契约式服务,促进企业增资扩股,以节约资源。”目前,昆山开发区签定的契约式服务企业有30家。

  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使昆山开发区在增量土地指标逐年减少50%的情况下,保持了每年新增注册资本10亿美元、到账外资8亿美元、注册民资12亿元的水平。其中,增资占新批外资的45%左右。

  从新项目到新产业,再到新机制,不断的创新使昆山开发区总能抓住机遇。

  “这就是昆山开发区为什么会有‘五年计划’且能迅速实施的根本原因。”顾剑玉这样解释,“其实,昆山开发区每三五年就会有个大动作,这一大动作不是引进什么大项目,而是搭建功能平台,是制度突破和观念创新。”

  “我们一直提倡思想解放再解放,观念创新再创新,经济发展再发展。因为,不解放无创新,不创新则不发展。创新,就是昆山20多年自主开发之路的灵魂。”与昆山开发区相守了20多年的宣炳龙说。


(责任编辑:孙红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