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为华人增光的曼哈顿建筑师到宁大“捐智助教”

2013-9-5 10:1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23| 评论: 0

摘要: "我不是老师,我只是帮助者,支持者。我让同学们拿自己的设计稿给我看,因为我有很多经验,可以判断他们创意,然后给一些建议,有时候可能是帮助他们放大某些特色,有时候可能在可行性或其他方面提出修改建议。我觉 ...

"我不是老师,我只是帮助者,支持者。我让同学们拿自己的设计稿给我看,因为我有很多经验,可以判断他们创意,然后给一些建议,有时候可能是帮助他们放大某些特色,有时候可能在可行性或其他方面提出修改建议。我觉得教育应该是这样,不是教,而是帮助。"在宁大一个多月里,"宁波帮"人士、国际知名建筑大师李名仪先生对宁大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日,国际知名建筑大师、我校客座教授李名仪先生结束了对宁波大学为期一个月的学术访问,返回纽约。李先生祖籍宁波镇海小港,在建筑设计方面功成名就,被认为是继贝聿铭先生后美籍华人建筑师中最有实际成就的一位建筑大师。三十多年来,李先生完成的40多个建筑,像一颗颗珍珠,撒到了美国和亚、澳各地,特别是纽约曼哈顿的IBM大厦、列克辛顿599号大厦、亚洲协会、联邦司法大楼、达拉斯艺术博物馆、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几十个建筑,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为华人增了光!

李先生心系祖国,他的心愿之一是为中国广建大厦,近年来多次回国开展业务,投标上海、广州的建筑设计。深圳联想大厦的大楼建筑方案及景观就是由李名仪/廷丘勒建筑事务所设计,他在该项目中引入绿色生态办公环境和开放公共环境的设计观念,使大厦成为一栋智能化生态办公大楼。《炎黄春秋》曾在对他的报道中写到:"可以预期,随着李名仪先生和故土联系的逐步增进,他为故国效力的心愿一定会逐渐实现。他设计的大小建筑一定会在神州大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今年2月,年逾古稀的李先生决定回家乡走走看看,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对宁大进行的一个月的学术访问中,李先生工作安排得很满,他无偿为该校建工学院师生作了10场学术报告,与相关师生交流座谈30余次。在师生的要求下,李先生给他们讲他自己的作品,每次讲座讲一个作品。李先生还带着学生对宁大的竹林和白鹭林进行了"竹的空间设计"和"白露林的空间设计",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学生都非常开心。

这一个月里,李先生的身边总是围满了求知、好学的宁大人。李先生也总是挤出宝贵的时间与师生交流,由于感冒,他嗓子发炎、发烧,但课却不拉下,而且白天、晚上连轴转,非常辛苦。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浓厚的学术功底及诲人不倦的精神深深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李先生说:"辛勤地工作等于快乐,我实在很享受和年轻学生在一起的交流。现在我是半退休的状态,有很多的自由时间。和这些学生相处,我觉得开心。"

宁大建筑系主任徐进老师说,平常系里要求每个老师上课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学生可以对老师挑战,老师对学生讲:"我讲的不一定对,你反驳我、质疑我都可以,但你不能没有思考。"对宁大建筑系的师生,李先生称赞他们"很友好,很勤奋,有很多很棒的创意。他们每个人的创意都不同,都非常愿意与我分享创意,并没有距离感。我喜欢与学生交流,这也是一种乐趣。"

宁大建工学院的师生表示:"零距离地跟世界级建筑大师接触,很意外的是他非常平易近人,没什么架子,而且非常务实,这种作风体现在做设计上,就是他的设计做得非常扎实,咋一看来并不起眼,仔细分析起来却很精彩,能感觉到有深厚的功力在里面。"

作为一名成功的建筑师,李先生认为创意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有它的现实基础。他说,在美国,做建筑师讲究"专业",比如医生、律师、建筑师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专业的体现就是为个体的需要服务。并不是只顾设计师的创意,要满足顾客的想法的需求。如果顾客觉得建筑有意思,他们想去建筑中探索新东西,那建筑就是有意思的。

李先生1937年出生于上海,1976年入籍美国。父亲在香港办实业,幼年的他在港读书,打下了中华文化的基础。由于自幼旅居国外,他的普通话讲得差点,时不时会夹杂一些英语。不过他会讲上海话,平时与哥哥在一起都讲上海话,广州话他也会讲。

提起他的各种荣誉称号,李先生说:"我想我很幸运吧,我的设计都得到了顾客的满意,所以它们成功了。我想我都是尽量从满足顾客的角度考虑,很实际,没有太多浪漫主义。建筑师不能太浪漫主义,因为建筑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除了顾客的要求之外,还要考虑政府、土地、环境等问题,所以过于浪漫只会浪费时间。我做的所有建筑,包括我在深圳做的地标式建筑,都是这样的。"建筑是很生活化的艺术,要求对生活得有思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他说:"我指导他们,因为我比他们更有经验。"他建议宁大师生像作家积累素材一样,把平时自己的一些想法、创意都及时记下来,不仅对自己的设计有帮助,还可以督促自己不断对建筑设计进行思考。

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就结束了,宁大师生对李先生恋恋不舍。有一个班的学生给李先生送来了礼物:一个像册,里面有宁大风景照,有他们与李先生在一起的照片,还有班里每个学生的照片;还有一个镜框,里面镶嵌着几个古建筑木雕,有象征多子多孙的石榴,有象征长寿的桃,还有一些象征吉祥如意的木雕等。李先生认真地听着学生解释,并开心地笑着。这是他第一次在国内待这么长时间。

建工学院副院长张殿发教授说,江泽民同志为包玉刚先生题写的"爱国爱乡,造福桑梓",同样可以用到李名仪先生身上,他与捐资助教的"宁波帮"人士一样胸怀祖国,对家乡、对宁大充满关爱,海外知名大学聘请他作兼职教授,他没有答应,却愿意到宁大来,把自己一生积累的知识的精华,无偿传授给宁大师生,帮助宁大的建筑专业尽快发展,真正与海外最先进的理念对接。这种'捐智助教 '与'捐资助教'一样是一种奉献,精神文化上的支持同样是一种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行为。李先生堪称'宁波帮'人士捐智助教、回报家乡的楷模。"

李先生对这次宁大之行也很满意,表示自己不虚此行,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还会再次回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