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陈立民:办公楼的开发是农耕的精耕细作

2013-9-4 21:5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39| 评论: 0

摘要: 目前这个时代,企业发展方面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陈立民】:大家好,其实和前面两位所说的差不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看到今年的拍卖,就是黄埔区163号的土地,这个土地最后达到44亿,单价是66900多人民 ...

目前这个时代,企业发展方面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陈立民】:大家好,其实和前面两位所说的差不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看到今年的拍卖,就是黄埔区163号的土地,这个土地最后达到44亿,单价是66900多人民币/平方米,也就是说加上建设成本,这个楼至少要值7万多,加上合理的利润的话,就要10万多平方米了。今天早上又有一次拍卖,是从3亿的价格上涨到10亿多。开发商在竞相竞争土地,如果没有土地,开发商也就没有米做饭了。而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有品牌的开发商才可以拿到地,所以我说汰弱留强。所以在目前开发商的挑战,这两方面是比较明显的。

  在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如何确定企业的“长板”?

  【陈立民】:刚刚问各位老板说他的长板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命题有问题,我觉得问大家短板是什么更有意义。刚刚倪健达先生说,在中国做房地产开发是一个没有明天的行业,为什么没有明天呢?因为大家都在卖孩子,生一个卖一个,有没有想过生了孩子把它养大,培养他,上大学做老板,价值不是更大吗?刚刚吕总讲到,其实房地产商是很卑微的角色,当初卖的时候只有7000块/平方米,而现在已经到了2万了,如果当初不卖的话,那么现在的市值可能是3000亿了。尽管我们现在有一些政策。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办公楼的开发商股价都上升了很多倍,因为他们并不是游牧的文化,而是农耕的精耕细作的观点。我们看到香港的开发商在上海都是在黄金地带盖房子,而且只持有不出售。从放牧到农业社会其实是一条出路。

  另外一个出路,我们刚刚都在说上海,其实上海再做下去,我们买土地卖房子赚钱,最后买更贵的土地,其实大家都没有把真正的价值放在公司自己的口袋里。如果我们坚持这条路的话,我想上海已经没有什么好做的了。正如刚刚几位老总说的,我们把眼光放更大一些,到其他的城市去。现在上海土地拆迁的成本达到了2万多块一平方米了。而在成都,我们看他的地王不过也就是1.65万,而上海的房子远远比这个高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走出去呢?当然这也是后面的问题了,我们再慢慢谈。


  上海本地的企业想走出去,外地的企业想到上海来,各位的想法是什么?

  【陈立民】:我来补充一下,我觉得是企业的公关。我觉得作为一个老总,你可以爬爬山,划划船,就像王石那样,也可以去写写博客。当然这你需要有很强的基础的。另外,就是找准定位,已经成熟了产品不要轻易去变。比如说奥园就是把品牌复制,很成功,万科也是这样的,其实他走的路非常的清楚,就是城市边缘,从他的住宅项目来说,从来没有市中心的项目。他非常清楚自己卖的东西,这样对推广来说也非常的容易。

  【陈立民】:这里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仲量联行的经验。我们的人事部门非常强大,我们请的人事主管都是非常贵的。当然我们的行业和开发商企业不太一样。我们这个行业人力资源是唯一的资产。那么我们的人员是如何保持的呢?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业绩的考核,年初的时候,这个人我就给他一个指标,这个指标不是说你要赚多少钱,而是你要做多少的业务开放,做多少的公关,这些都是全面的考核一个人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决定这个人的奖金多少,不仅仅是你干了多少的业务。除了奖金以外,你的升级或者是其他的判断都是全面的考核,这个全面的考核也是每年两次,这是非常透明的,不仅是一个老板说了算,而且还有一个委员会,他来评判一个人。这样就非常的公开、透明,员工也觉得,我在这个公司里有非常强的上升的可能性,只要我表现一定有人可以看到,这样优秀的人才就愿意留在公司里面,因为这样他就可以看到,他可以一直的向前发展。


  自己的企业品牌如何去建设?

  【陈立民】:我不是开发商,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我们今天讲的房地产,其实大家脑子里就有一种概念,就是房地产等于住宅。其实搞住宅是我们很多开发商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一步。那么接下来怎么样呢?住宅目前是不是中央支持的产业呢?中央是不是支持你,地方政府是不是完全支持你,还有你盖的住宅,是不是全社会都认识的呢呢?但是如果你在市中心盖了一个商业地产,比如说商场,你经营的很好,全社会的人都可以进去买东西,感受气氛,那你这样做,品牌容易塑造,还是做住宅容易塑造呢?反过来说,你做商业地产,第一中央不会调控你,没有听说过中央调控商业地产的。第二地方政府喜欢你,因为每一栋好的商业地产都会为他们带来非常高的税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商业地产是针对谁的。如果是办公楼就是针对世界500强的企业,如果是百货商场,就是面对普通大众的。那么你第一个办公楼没有品牌怎么办呢?其实做一个办公楼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借别人的品牌。搞办公楼的话,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很好。而对于商场来说怎么办呢?其实也是这样的方法,因为搞商场是非常复杂的,你不仅要盖好房子,而且要经营,管理。我相信中国没有多少的开发商敢说自己非常擅长经营。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们不利用国外好的经验呢?我们应该打开我们的门,借鉴更多的好的做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