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2亿建阿房宫13年后将被拆 短命工程谁来埋单
摘要:1995年,作为陕西省招商重点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680亩的秦阿房宫景区开工建设,2000年正式开门迎客。日前,从西安市沣东新城管委会获悉,辖区内的秦阿房宫景区因大部分位于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遗址的角度出发,这个已建成13年的景区将被拆除。 一个耗资达2亿多元,建成只有13年的景区,如今说拆就拆,这显然是地地道道的“短命工程”,如此巨大的损失,又该让谁来“买单”呢?如果说,景区在土地使用、规划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政府相关部门当初缘何要为其大开“绿灯”呢?如果没有政府相关部门发放的“通行证”,自然也就不会在如此巨大工资的拔地而起? 由于仿造的秦阿房宫景区大部分位于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遗址的角度出发,该“阿房宫”将拆除,这里要拆迁的消息,也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建好才13年,怎么就要拆了。”不少市民心存疑问。 据陕西秦阿房宫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雷应魁介绍,企业当初来西安投资时,经多方考察最终选定这个被陕西省政府作为招商重点的项目。因景区选址位于阿房宫遗址的一般保护区内,项目前期规划、选址等均有省市文物局、规划局负责把关。1995年,秦阿房宫景区正式开工,2000年与游客见面。景区占地680多亩,投资了2亿多元。开放第二年起,每年游客量达50万人以上,景区也成了西安市固定宣传景点之一。 随着2012年5月一纸“拆迁通知”,景区失去了往日的繁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拆了,都没心思再打理。”雷应魁说,公司出现亏损,员工从350人锐减至100余人。目前公司正在洽谈能否在附近置换一块地重建景区。 据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阿房宫遗址保护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阿房宫景区是遗址周边的人造景点,不能代表阿房宫,而且土地是租赁附近村子的,没有完整使用权。该景区及周边配套陈旧落后,景点后方部分区域占用了市政规划路。最重要的原因是,景区在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却没按照规定建造,存在不少违规建筑。 据了解,2012年5月,西安市政府常务会通过《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新方案,经陕西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同意,报省政府审批后,目前正进行修改。根据规划,将以阿房宫遗址的文物保护为核心,建立一个全方位展现秦文化及秦代历史风貌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和城市中央森林公园,建成又一个国家级旅游目的地。 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的阿房宫是秦朝的大型宫殿,秦末项羽入关,一把大火将其化为灰烬。现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郊阿房村一带,总面积11平方公里,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秦阿房宫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雷应魁说,他们已接到拆迁通知,目前正在洽谈能否在附近置换一块地重建景区。 沣东新城管委会阿房宫遗址保护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仿造的阿房宫景区属于人造景点,并不能代表真正的阿房宫,而且土地是租赁附近村子的,没有完整使用权。其次,这个景区及周边配套陈旧落后,景点后方部分区域占用了市政规划道路。最为重要的是景区在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却没按照规定建造,存在不少违规建筑。 据了解,2012年5月,西安市政府常务会通过《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新方案。根据规划,将以阿房宫遗址的文物保护为核心,建立一个全方位展现秦文化及秦代历史风貌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和城市中央森林公园。 陕西阿房宫景区夭折缘于政府规划“过家家” 投资2亿多元的秦阿房宫景区建成13年,曾是重点招商项目,如今这里因为选址不当将被拆除。“建好才13年,怎么要拆了?”不少市民心存疑问。西安沣东新城管委会阿房宫遗址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称:阿房宫景区是阿房宫遗址周边的人造景点,不能代表真正的阿房宫,且土地是租赁附近村子的,没有完整使用权。从保护遗址的角度出发,该“阿房宫”将拆除。 虽然相关负责人称:阿房宫景区是阿房宫遗址周边的人造景点,不能代表真正的阿房宫,从保护遗址的角度出发,该“阿房宫”将拆除。但是阿房宫景区作为省重点招商引资工程,项目规划、选址都由省市文物局、规划局负责把关。把关者当时为何没有看出“选址不当”?既然土地是租赁的,为何当时有人拍板上马工程?更值得追问的是,拆除建成仅13年的景区就不浪费吗?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资料介绍,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132年,美国的建筑寿命74年。我们花费数亿元建设的景区凭什么被“夭折”? 不仅仿制的阿房宫景区短命,投资2.5亿兴建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建成18年被拆除;建成仅9年的海南“千年塔”沦为“短命塔”;南昌建成13年的四星级酒店被爆破。阿房宫景区夭折,不过是为中国“短命建筑死亡名单”继续添砖加瓦。 建筑物寿命过短,浪费社会资源,造成建筑垃圾与环境威胁。我们除了要谴责豆腐渣工程以外,非质量原因的建筑“短命”现象凸显决策者的权力任性,更是戳到了城乡规划短视病的痛处。 《城乡规划法》规定,城乡规划不能因为地方领导的变更而变更。但是,由于政绩评价体系不完善,领导变更频繁,有人认为前任领导制定的规划方案,不能显示政绩。好大喜功,按自己的意图随意更改城市规划者不在少数。城市规划俨然陷入了“领导一句话就变”的“过家家”怪圈。不少建筑远没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被人为拆除。既浪费社会资源、劳民伤财,也打乱了城乡规划总体部署,导致城乡规划缺乏连续性、前瞻性。 城市规划如同过家家,政府重点招商引资的数亿元景区因为“选址不当”,说拆就拆,与《城乡规划法》背道而驰。正如有论者所言,一拆一建的过程就是制造GDP的过程:拆也GDP,建也GDP。 要防止建筑“短命”,就要改变“领导一句话就变”的规划生态,具体说来,有这样几项工作要做。一是完善政绩评价机制,丰富政绩评价内涵。多从民生角度看政绩,少以形象工程论英雄。保持对官员政绩考核的连续性与长效性,增加官员违规成本,约束官员非理性政绩冲动,防止一些地方盲目招商引资,修正官员随意变更规划的短视政绩观。二是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通过问责让没有经过民主程序、科学论证的决策出不了台;让好大喜功、盲目决策者承担应有的责任。促使决策者保持权力谦卑,学会倾听民意,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不再拍脑袋上项目、上工程,不再拿“选址不当”当决策失误的遮羞布。三是强化民众对城乡规划的参与权、监督权、评价权。让亿万双眼睛盯紧城市规划,不能听任有人拍脑袋决策,随意调整规划,无谓消耗社会资源。对于决策失误者,不仅民众要谴责,上级部门还要启动问责程序,改变“过家家”式的规划生态,做到科学规划,精细监管。 “短命工程”的损失谁来埋单? 由于仿造的秦阿房宫景区大部分位于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遗址的角度出发,该“阿房宫”将拆除。这里要拆迁的消息,也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建好才13年,怎么就要拆了。”不少市民心存疑问。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