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一转天地宽——成龙集团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纪实
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全国闻名,地处义乌的成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经过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日前,集团决策层作出新的部署,在新的一年里,着力进行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管理模式的转变;竞争能力的转变;文化观念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力的转变。 这些年来,企业品牌和企业社会知名度得到了认可。他们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走出了具有成龙特色的民营企业自主发展之路,形成以建筑为主,房地产、路桥为两翼,商品混凝土、园林绿化、材料检测、机械设备租赁、建筑劳务、建材采供、拍卖等为配套的“一主两翼七配套”产业格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资本经营 企业做强的关键 成龙集团决策层认为,当前市场整体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做大做强、做优做久,就要充分利用收购、兼并、资产优化重组等手段“借船登岸”。在科学分析达成共识后,集团做出了加大对发展前景好的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联盟、合作,实现产业横向整合。集团以产业链为纽带,实现产业纵向发展,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形式,短短数年内形成了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分公司,并以此推动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调整策略 适应市场变化 有了市场,企业才有生命力。成龙集团主动出击,发挥房屋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的优势,走出义乌,首先把触角延伸至杭州、上海等周边城市,再不断拓宽市场,有步骤地向中心城市迈进。他们成立多个地域分公司,如成都、安徽、青海、山西、湖南、南京、北京等。集团的业务领域在立足土木基础上,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业拓展。目前已与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强强联合成立了建设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还设立了海外拓展部,向国际市场渗透,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取得了对外经贸权资格证书。 注重品牌 提升企业形象 近五年来,成龙品牌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品牌效应显现。实施品牌战略,质量始终是企业的生命。成龙集团为此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将新技术、新成果运用到工程中。集团为了与国际接轨,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办事,还进行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系统认证和其他相关认证,为公司迈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铺平了道路,也为成龙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管理规范 制度更加健全 集团始终把管理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了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集团的行动中来,集团以建章立制为龙头,带动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根据集团事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出台了企业管理制度汇编、企业施工工艺标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等;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普遍采取了把效益与个人的业绩、收入等内容纳入年度考核,内部实行岗位责任分工和工作目标管理制度。 注重人才 培育核心竞争力 近五年来,成龙集团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大量引进和培养人才。从武汉等地引进高级人才6名,其中4名高级工程师,一名正教授级。每年招聘引进大量大学生,以每年递增50%的速度引进各类人才。在各关键岗位配足业务需要的技术人员,并改善现有技术骨干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为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集团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岗位练兵,组织参加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累计1000余人次,使职工技术有了全面进步,职工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培养了一支既懂管理又会经营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组成的职业经理队伍,大大地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成龙集团近五年来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主发展格局。2006年鲁班奖的获得,对集团新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举成龙旗,做成龙人,兴成龙业,铸成龙魂”的精神,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成龙企业文化,构筑企业持续和谐发展成为成龙集团发展的又一个平台。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