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假公章竞得旬阳千万元工程
简介:按照原来的规划,位于旬阳县城汉江南岸的山脚下应是一片高档商住小区。然而,时隔10年、投资了1000余万元的地方如今依然是一片荒芜的河滩。 一项合同总价高达2800余万元、本应两年左右完成的“大河南小区”开 ...
按照原来的规划,位于旬阳县城汉江南岸的山脚下应是一片高档商住小区。然而,时隔10年、投资了1000余万元的地方如今依然是一片荒芜的河滩。 一项合同总价高达2800余万元、本应两年左右完成的“大河南小区”开发项目,为何历时10年仍是一个“烂摊子”?2008年底,旬阳县审计局在常规审计中曝出惊人内幕——大河南小区防洪堤工程在对外招标时,竟然被他人伪造公章、假冒中铁十七局第四工程处名义成功竞投…… 2008年10月中旬,旬阳县审计局4名审计人员前往驻地设在重庆的中铁十七局四公司(原中铁十七局第四工程处),请求该公司配合审计其在旬阳承揽的“大河南小区防洪堤工程”。当审计人员出具了相关资料后,中铁十七局四公司答复:根本就没有参与过这个工程的投标活动,印章是假的! 中铁十七局四公司认为,旬阳县汉江大河南防洪堤工程是李某等人伪造该单位印章和韩某印章,编造虚假委托授权书,通过不正当途径复印了单位的营业执照,假借公司名义与旬阳县国土资源局签订了施工合同。 应审计人员要求,中铁十七局四公司还以书面形式明确态度:“我单位与该工程没有任何关系,对于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经济纠纷或社会矛盾,我公司概不承担责任。” 个体户讨薪引出招标造假 据了解,旬阳县大河南小区的开发计划始于1999年,其功能定位于高档商住小区,旬阳县国土资源局被县上委任为项目业主。 2001年3月,这一重点项目中的土方开挖工程公开招标,陕西秦浙实业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合同标的为1600余万元。具体施工就是将汉江边的一座小山挖平,填在河道,造出一块约200亩的土地。 工程开建不久,施工方发现工程量比预算时超出很多,挖出来的大量土石根本没地方填。经协商,旬阳县国土资源局决定实施大河南小区配套工程——大河南小区防洪堤工程,由此带来的土地面积也将增加100亩。 2002年4月,旬阳县举行了防洪堤工程招投标,“中铁十七局第四工程处”从3家投标单位中胜出,以合同价1202.73万元竞得该项目。项目开建不到一年,工程于2003年6月停工。旬阳县政府的解释是:秦浙公司未能履行合同中的垫资约定和涉及大河南小区内文物保护等因素。 直到今年初,旬阳县个体户鲁某因讨要材料款无果,将实施工程的工队负责人乔大普和旬阳县国土资源局诉至法院时,真相才露出冰山一角。 鲁某向法院陈述,自己在追讨材料款时,从中铁十七局四公司得知,该公司当年根本没有参与投标,大河南工程招标涉嫌造假。 10月28日,记者从旬阳县公安局获悉,今年4月,旬阳警方委托陕西省公安厅作了鉴定,结论为该“中铁十七局第四工程处”使用的“印章”系假冒。目前警方已成立调查组,追查涉案人员。 凭假公章竞得千万元项目 一个上千万元的重点项目,为何被他人凭借一枚假公章就获得承包合同?“因为是重点项目,县上专门成立了招标委员会,负责对整个过程的监督审查。”10月29日,旬阳县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赵启强回忆当时情况表示,纪检监察等部门也参与了招标过程。 对招标单位的资格审查,旬阳县国土资源局有关人员坦承:作为业主单位,他们负有一定的责任。 据了解,从“中铁十七局四处”投标到中标过程中,旬阳县招标委员会和旬阳县国土资源局只见过对方两个人:一个是委托人李某,另一个是自称中铁十七局职工的乔某。投标资料也只是一纸委托书和一份封面盖有“中铁十七局四处”红色印章的资质复印件。 经核实,“中铁十七局第四工程处”中标后,将工程转包给了秦浙公司,而秦浙公司又将这一工程以低于中标价一半的价格转包给无施工资质的工队负责人乔大普,同时打折转包的还有一年前以秦浙公司名义中标的、干了一半的大河南小区开发土方工程。 “当年对投标公司的核实确实存在失误,直到2008年审计时才知道是假的。”旬阳县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称,局里对此后的转包并不知情。 “假招标问题公安局正在进行侦破,一经查实,政府将依法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旬阳县一位副县长表示。 层层转包背后的“黑洞” 10月29日,记者从旬阳县国土资源局2002年4月22日发包给“中铁十七局第四工程处”的“旬阳县大河南小区汉江防洪堤工程”承包合同中看到,发包方为旬阳县国土资源局,承包方为“中铁十七局第四工程处”,法人为韩某,委托代理人为秦浙公司法人代表李某。 据警方透露,李某使用的合同投标手续全部是乔大普提供,而乔自称手续是“中铁十七局第四工程处”的原法定代表人韩某提供。 合同显示,大河南防洪堤工程合同价款为1202.73万元。然而,在中标不到一个月后,秦浙公司便与包工头乔大普签订了大河南防洪堤工程的转包合同,工程合同价款是574.4万元。 2002年12月26日,秦浙公司又把他们和国土资源局签订的合同价1655.29万元的“半拉子”大河南小区开发土方工程,以607.48万元转包。两项合同总价为2800余万元,转包给乔大普时只有1100余万元,缩水近1700万元。 那么,中间消失了的千万元利润,到底被谁盘剥了?据了解,在“大河南小区”项目上,旬阳县国土资源局先后向该县信用社贷款近1000万元。“除了防洪堤工程预付给对方200万元外,其他的钱都用于前期的拆迁和征地补偿了。”赵启强说。 日前,记者在已经投入了1000万元的“大河南小区”综合开发项目现场看到,除了有一个小山包被挖掉一小部分外,能看到的工程痕迹只有汉江边上砌成的几百米防洪堤。“花千万元就干了这么点活儿,这怎么可能!”在旬阳,几乎没有人相信一片荒芜的河滩上竟然已经花了那么多的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