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70亿打造CBD核心区 9大建筑连通地下空间
通过地下出口的巨大洞口,可以看到西塔等建筑物。本报记者陈辉摄 珠江新城核心区长期以来给外界的印象都很神秘,由于长期围蔽施工,市民并没有体会到这座广州最大规模的城市广场的魅力,甚至会觉得这里显得有些杂乱,妨碍了交通。但用不了多久,这座城市新中轴线上最精彩的段落即将揭开神秘面纱。届时,南北跨度1.5公里,占地75万平方米的中央广场将以其博大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 70亿打造CBD核心区 自从2003年珠江新城历经规划检讨以后,这片定位于广州新中轴线上的21世纪C B D中央商务区的发展速度就进入了“快车道”,每年都有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珠江新城的建筑密度也在不断增加,城市建筑的压抑感急需一个广场来释放。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是位于广州市新中轴线上的21世纪CBD中央商务区,即黄埔大道以南、珠江以北、华夏路以东、冼村路以西约1 .4平方公里的区域。由于广州市区交通以东西道路为主干线,南北道路连接珠江南北城区。目前珠江新城仅靠现有的黄埔大道连接东西交通,很难满足核心区建成后对东西交通的需求以及与东西城市的连接和延伸。 为了改善该区域的交通状况,并对城市广场进行整体形象提升,广州市决定砸重金约70亿元人民币建设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内容包括国内最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工程———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以及新中轴线地下旅客自动输送系统以及地面中央景观广场。 9大建筑连通地下空间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的设计是由下沉景观广场系列、商业购物廊、下沉庭院以及用于联系轨道交通及周边建筑地下空间的人行通道系统等几个主要设计元素组成。 从设计效果的俯瞰图中可以看到,未来的中央广场沿中轴线错落分布了许多通往地下空间的通道。但与普通的地下通道入口不同,这里的通道各具特色,比如有的做成大型坡道和楼梯,有的呈现椭圆造型形成层次鲜明的天井。这项工程的设计师告诉记者,下沉景观广场将大自然引入地下,解决了地下建筑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要求,而且广场视野开阔,抬头可见西塔、广州电视塔等地标建筑。 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的一大特色就是连接了周边建筑,有效利用了地下空间的通行功能。据统计,核心区一共有39栋商业写字楼和酒店,目前地下空间连通的建筑有东、西塔、四大文化公建(广州歌剧院、广州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海心沙市民广场等9大标志性建筑。 中轴线五广场各有亮点 景观设计方面,未来的中央广场从黄埔大道到海心沙庆典广场由自然田园风格向规整城市化过渡,使花城大道以北写字楼密集区域得以更开阔的绿化景观,花城大道以南则逐渐向几何化转换。北部是通过宽阔的景观公园及其柔和的景观造型来完成的;南面部分则突出结合绿化和水面的城市建筑造型形象。 据该项目设计师介绍,沿城市中轴线上由北向南有节奏地依次形成各广场和景观重点,并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形成独特的亮点:市民广场、景观公园、双塔广场、文化广场、海心沙岛岛上广场。其中利用现代岭南水乡的概念,在花城大道以北设计浮水岛水面景观,既体现岭南园林的精髓,又改善了这一区域小气候环境。 ■实地探营 金穗湖挖开大半 地下广场显雏形 明年,75万平方米的中央广场土建及景观工程竣工,它将成为最具活力的城市核心。现在,它仍是飞沙走石的工地。在亚运即将倒数一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正在建设中的珠江新城地下广场,触摸感受仍在雕刻中的城市客厅。 从临江大道往北行,第一站是掩映在四大文化建筑中间的文化广场,它被赋予了一个动听的名字“花海广场”。这是一块约足球场大小的广场,亚运时将摆满鲜花。现在,它还仅仅是一片由几棵棕榈树点缀的黄土地,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施工,将黄土地上的沟壑整平并覆盖上草皮。 在文化广场靠近第二少年宫和新广图的东西两侧,规划中通到珠江新城地下空间的下沉式广场入口已建好,沿着还裸露出钢筋的大台阶拾级而下,被誉为广州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地下空间———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就展现在眼前。 走进这个地下空间,记者感觉到这里地下负一层的采光和通风性能非常好,特别是在负一层靠近广场入口、被规划为商铺的区域,站在地下抬头便可以看到西塔和四大文化建筑。未来入口处的大台阶还将利用喷泉建成的水阶梯。目前,这一设计还没有进入施工阶段。走下大台阶后便是一座宽大的候车站台,未来前往东西塔、四大文化建筑的车流将在这里停靠,而这些建筑的地下停车库也将和这里连通。 沿广场入口继续向北行约200米便遇到一个出口(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出去继续北行),出去之后便是处于珠江新城中心位置的金穗公园了,公园公园中最重要的元素——— 金穗湖已挖开大半了。 走过金穗广场便是珠江新城地下空间的最北边,规划中这里有一个棕榈广场和下沉广场北侧入口,但这些元素目前仍未成型,预计要到金穗公园建成雏形之后才会动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