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阔式建筑谁来埋单?
摘要: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浪费国,是积习成癖还是"潜规则"在推波助澜—— 去年我国国民人均GDP是1200美元,但在经济发达国家少见的建筑业铺张浪费现象正在我国大张旗鼓地上演。据了解,我国建筑直 ...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浪费国,是积习成癖还是"潜规则"在推波助澜—— 去年我国国民人均GDP是1200美元,但在经济发达国家少见的建筑业铺张浪费现象正在我国大张旗鼓地上演。据了解,我国建筑直接和间接消耗的能源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可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浪费国。 现有建筑九成多不节能 现在中国各地建筑市场红红火火。在有些地方,15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甚至成为住宅消费的主流,但大面积高档住宅的耗费比经济实用住房平均每平方米高出50%。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现有建筑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增建筑中节能不达标的超过八成,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建设中还存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严重、建筑耗材高等问题。一些住宅小区环境景观往往重装饰轻实用。有的小区搞“大水景”“大绿地”“大广场”建设,浪费了大量土地,必要的自行车停车库和休闲活动场所却越来越小。有关专家指出,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住宅钢材消耗高出10%至25%,卫生洁具耗水高30%,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考察日本归来后深有感触。日本人节约能源可谓费尽心思、匠心独具。他们在抽水马桶上面设计一个洗手盆,将家庭成员大小便后洗手水收集起来再用来冲刷马桶。日本人有泡热水澡的习惯,但家庭成员都是先洗好澡,然后分头先后共同泡那一浴缸热水。就这两个创意,一年不知节约了多少水。 铺张浪费理由冠冕堂皇 清华大学建筑管理工程系工程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邓晓梅说,很多大型建筑由于盲目“求大、求新、求洋”,在一次性的高额投资之后,往往伴随着长期的高额运营维持费用。很多时候为了追求外立面效果,搞全玻璃幕墙。大量的热辐射进来,建筑本身不会呼吸,那么它的中央空调系统就要高能耗。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指出,在西方往往只是书本、杂志或展览会上出现的畸形建筑,现在正在北京及其他少数大城市兴建。他警示说,大型建筑工程还要以实用、经济、安全为前提,不能光是追新、求特,做“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场”。 邓晓梅说,这些年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大家也很自豪,有些人急于表现我们中国富起来了,打造什么“城市名片”“百年不落后建筑”“标志性建筑”等等,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铺张浪费。在国内建筑方案的评审环节中,违反标书和建设规模,投资超限、甚至推翻评审结果搞二次评审等行为屡见不鲜,结果是“业主点菜,国家请客”。 一些曾参与建筑设计方案评审的专家透露了评审中的一些潜规则:因为业主按百分比提取回扣,因而投资大、造价高的设计容易通过,这往往发生在由国家投资的项目,或由政府官员操办、国家垄断企业主办的项目上;地方官员和业主把持决策权,专家意见只供参考或装点门面;招投标暗箱操作,不过是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幕滑稽剧;选择外国建筑师可借机出国考察等等。 “集体决策”不利问责制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云昌说,目前我们的建筑数量是全世界第一,上海、北京每年的建筑量差不多是整个欧洲每年的建筑量,这样的速度还要持续下去。而我们的增长方式是“摆阔浪费”的模式,长此以往,我们如何对得起今天的社会,如何对得起将来的子孙,如何对得起消费者? 有关专家提出,重要公共工程所有设计方案的评审过程应该全部公开,所有的方案、评委名单、评审意见、投标过程,都在建筑专业杂志或网页上公布。在相对透明的环境下,参评的人会更负责任,更加检点自己的行为,更加注重评审意见的水准和公正性。 在问责方面,我国传统上习惯的“集体决策”并不利于问责制。一个大型公共工程参与者众多,各参与者在其中究竟负有什么样的责任,需要通过明确的法律授权,或通过合同程序予以明确。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郑光复认为,对民用住宅,政府要干预,可以采取经济方式,不是行政的方式。譬如,你能耗超过多少,我收你的能耗税。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