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请留下这处中国现代建筑的纪念塔

2013-9-4 19:5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19| 评论: 0

摘要: 北京儿童医院大门内侧,已屹立了半个世纪的,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纪念塔”的一处不同寻常的建筑,正在被拆除(见9月15日本报)。这处建筑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是将烟囱包裹在水塔的塔楼之中,使可能因烟囱而产生 ...
北京儿童医院大门内侧,已屹立了半个世纪的,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纪念塔”的一处不同寻常的建筑,正在被拆除(见9月15日本报)。这处建筑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是将烟囱包裹在水塔的塔楼之中,使可能因烟囱而产生的“景观污染”变成了“景观标志”。这处标志与整个儿童医院建筑融为一体,被载入当今世界最为著名的《弗莱彻建筑史》第20版之中。 《弗莱彻建筑史》将北京儿童医院列为上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的经典建筑,与之同样被载入史册的是它的建筑师华揽洪。1951年,已在法国取得杰出成就的华揽洪,抛舍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回到祖国,在梁思成的提名下出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第二总建筑师,随后执笔北京儿童医院的创作。当年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德国等建筑代表团参观北京时,盛赞儿童医院的设计具有国际水准。梁思成1957年评价道:“这几年的新建筑,比较起来,我认为最好的是儿童医院。这是因为建筑师华揽洪抓住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不论开间、窗台,都合乎中国建筑传统的比例。因此就表现出中国建筑的民族风格。” 这是一处真正的现代建筑,又是一处真正的具有中国风格的建筑。华揽洪认为建筑之美,在于比例与尺度,也正是“少就是多”。于是,他只是将儿童医院的屋顶,包括水塔烟囱的屋檐、四角微微翘起,再与下部开窗的比例配合,即产生中国建筑飞檐的神韵,再辅之传统格饰的栏板,古朴而简洁,又充满现代气息。而那处“该死”的烟囱,更是通过匠心独运,成为了儿童医院的标志,它的外墙设计时钟,为市民服务,已是长久以来人们心中的地标。 在上世纪50年代建筑大批判的氛围中,这个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杰作的诞生,历尽艰难。由苏联专家发起的批判“结构主义”浪潮,针对的正是现代主义建筑。不久,中国民族风格建筑又被批判为“复古主义”。风雨飘摇之中,华揽洪不舍信念,虽然被迫检讨“不能说没有由于追求形式而造成的浪费,例如水塔的处理,多余的窗子”,但儿童医院建筑终还是得到世人的认可了。在1957年反右风潮中,华揽洪因为对苏联专家指导完成的城市规划提出意见,被划为右派。在那个时候,儿童医院建筑成了他的罪证。正是这样的批判,致使中国现代主义建筑长期不能发育。1979年华揽洪获得平反,而在此前,他已携全家迁居巴黎。那场大批判的背后,是一位天才建筑师20多年的光阴虚度。 儿童医院建筑,见证着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坎坷历程,它的杰出设计,与新中国儿童医疗事业的卓越迈进,是那样的匹配。保存它的完整性,是当仁不让的责任。可如今,这处“中国现代建筑纪念塔”,就要被拆掉了!这是因为一个拆除城区内废弃烟囱的计划。可是,孩子与洗澡水怎能一起倒掉呢? 这一事件折射出相关部门对新中国优秀建筑保护的乏力。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都,也是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新中国的首都。北京的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面对古老的历史遗存,还应珍视新中国前进的脚步。以目前的情况看,如何将新中国时期的优秀建筑纳入文物保护范畴,还存在诸多空白,必要的普查与基础性研究亟须跟进。否则,我们不仅将失去一个个像儿童医院水塔烟囱这样的“建筑教科书”,还将遗失一处处历史演进的见证。举一反三,已事不宜迟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