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建筑节能举步迈向规范化
摘要: 我国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性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 专家表示,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大约是普通居住建筑的10倍左右。由此可见,公共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
我国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性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 专家表示,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大约是普通居住建筑的10倍左右。由此可见,公共建筑节能潜力巨大。日前,在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成立之际,记者就公共建筑节能有关问题专访了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冯蕾。 记者:新标准的实施凸现什么样的节能效益? 冯蕾:此前我国有民居建筑的节能标准,但没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而公共建筑比居住建筑能耗要大得多。所以,这个标准的出台意义重大。新标准节能效率达到节能50%。提出的50%节能目标,是有科学依据的。降低能耗本身是一种效益,社会综合效益是一种导向问题,国家需要实实在在的节能建筑,节能建筑需要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落实,为百姓带来受益,而不是喊口号,不是一些表面的工程,也不是仅仅为了几个建筑节能指标。 记者:北京建筑节能存在多少科技含量?作为大众怎样从中吸取节能经验并且进行推广? 冯蕾:建筑节能本身就具备科技含量,如维护结构、运行系统等,另外包括技术实施、技术检测都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含量提高节能,关键还是看节能效果。作为科研机构,应向公众广为传播和普及节能经验,因为在北京的家庭如每年收入4~5万元,年供电、供暖(100平方米)约在年收入的7%~8%就是2000~3000元,对于一般百姓而言最多的考虑是怎样省钱。随着公众意识的宣传,节能将成为公众最关注的问题。 记者:北京建筑节能现状如何?与全国相比有何差距? 冯蕾:北京在节能实施、监管等方面与全国相比是走在前面的,北京有冬、夏供暖和空调使用问题,节能建筑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并改善耗能建筑工程。 记者:新节能标准将给全国大众带来什么影响? 冯蕾:新节能标准和政府导向有关,目前新的节能标准、新条例的实施,落实到大众生活中会越来越深远、越具体,随着政府强制执行力度越来越深入,这种影响也推动了节能技术进一步的发展。这也说明我们的建筑节能,已经到了实质性的推广阶段,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建筑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会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节能技术不断发展也会催生出一些新的工业和相关行业,譬如节能评估、改造、运行等。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