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福州白塔寺浑身是伤 要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

2013-9-4 19:4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24| 评论: 0

摘要: “白塔寺屋顶塌陷了!”昨日,记者路过福州于山时,一位依伯带着记者绕着白塔寺走了一圈,发现该寺多处屋顶坍塌,剩下的部分屋顶由近20根木桩支撑着。 白塔寺也叫万岁寺,由闽王王审知创建,曾经是福州最辉煌的 ...
“白塔寺屋顶塌陷了!”昨日,记者路过福州于山时,一位依伯带着记者绕着白塔寺走了一圈,发现该寺多处屋顶坍塌,剩下的部分屋顶由近20根木桩支撑着。 白塔寺也叫万岁寺,由闽王王审知创建,曾经是福州最辉煌的名寺之一,如今却变得满目疮痍。 白塔寺屋顶都是伤 白塔寺,威严的大殿,两尊大石狮稳坐门口,让人浮想着寺院内的气派与辉煌。 走进寺内,眼前的景象却把我们惊呆了,辉煌的宫殿,华丽的走廊,早已变得一片沧桑。大殿内,不少瓦片已经残破,光线从这些残破的瓦片直射而入。据护寺的工作人员说,每到下雨的时候,大殿屋顶都会漏水,情况严重时,他们还得拿来脸盆接水。 顺着指引,我们来到白塔寺走廊。抬头一看,几道强光从房顶射下,异常刺眼,原来房顶已经没了,吊着的几根椽木也是腐烂不堪。 “别走近!”护寺的工作人员赶紧叫住我们,“那些木头已经腐烂了,随时会掉下来。” 走完整个白塔寺,诸如此类的房顶坍塌有好几处,其中一个塌陷处竟有近3米长,约1.5米宽,地上堆满了塌下的腐烂的木头。 木桩撑住受伤屋顶 一根根碗口大的木桩,撑在残破的屋顶下,杂乱无序地排开,这本是在楼房封顶时才能看到的景象,可在白塔寺里,我们看到了同样的场景。 “木头腐烂了,我们担心屋顶会坍塌下来,就用这些木桩撑住,若不是这些木桩,走廊早就塌光了。不过,这样用木桩支撑也不是长久办法。”护寺工作人员说。 话说完,工作人员指着走廊转弯处一个木桩。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们还看到了一根近2米长、20厘米宽、10厘米厚的横梁,横梁与柱子的交接口已经腐烂断裂。而正是那根木桩充当了柱子的角色,使横梁能够继续发挥功用。 宝殿挂起危房标语 “危房!请勿靠近!”几个大字十分醒目,把来往的游客挡在了坍塌屋顶区域外。据护寺的曹阿姨说,这是去年年底,他们刚刚接管白塔寺的时候,为了避免游客经过时发生意外而特意悬挂的。 警示标语边上,长长的绳子一圈又一圈,将游客与危险隔离。曹阿姨说:“我们这里,或多或少都已残破,就算是大殿,原先在此办公的部门搬离以后,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不得已才挂上‘危房’的标语。” 台风和年代的摧残 相当一部分屋顶是在“海棠”台风来的那几天塌下的。那天,护寺的曹阿姨正在休息,突然听到“喀嚓喀嚓”几声响,她跑出来一看,走廊中间部位整片的屋顶塌在了地上。当时风还很大,吓得她躲进屋里,都不敢出来。 “年久失修,也是屋顶坍塌的一个重要原因。”曹阿姨说,上一次翻修白塔寺是什么时候,她也不知道,“总之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侨胞常回乡观白塔 开也不是关也不成 对于白塔寺内的观光游览安全,护寺工作人员一直都很担心。 “房子破成这样了,如果没有稍做修缮,要是哪天东西掉下来,把游客给砸了,那可怎么办呀?”曹阿姨说。 据了解,到白塔寺里观光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相当一部分是侨居在东南亚一带的福州侨胞。他们对白塔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们的记忆里,福州除了三坊七巷,就是“三山两塔”,很多人都是特意回乡来参观白塔的。另外,平日里到那里锻炼的众多市民对白塔也有着深深的眷恋。对此,曹阿姨说:“把白塔寺关了还是不关,我们很为难。” 翻修计划已经上报 一旦批准即可动工 “白塔寺真的老了。”70岁左右的李老伯一边摇着芭蕉扇,一边叹息,“从我懂事开始到现在,白塔倒是稍微修过几次,却没听说白塔寺有翻修过。整日风吹日晒,再好的木头也会烂。” 昨日,白塔寺门口堆满了木材。据说,它们都是一些用水泡过的上等杉木。搬运工人告诉我们,这些杉木是修白塔寺用的,这几天,他们都在忙着搬运木材,但至于哪天动工,他们也说不清楚。 寺内负责看守任务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上等的杉木是从涌泉寺运抵于山的。白塔寺翻修具体计划已经上报,一旦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后,即可动工翻修。 背景资料 白塔寺 白塔寺,即定光塔寺,初建于唐天祐二年(905年),是由闽王王审知创建,后改名为“万岁寺”。五代时是福州名寺之一,明代嘉靖年间主要殿宇大多毁于倭患。现存建筑是在清道光至光绪年间重建,分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雨堂。法雨堂是人们为纪念后梁时寺僧义收“积薪自焚”、舍身求雨而建的。说的是,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福州久旱无雨,禾苗不长,这时来了个游方僧义收,到白塔寺祈雨,他在寺前用木柴堆塔,自己坐在塔上,闭目合十,为民祈雨;3天后,约定时辰点燃柴塔,义收仍坚持不动,随着火焰升起,大雨骤降,义收安然无恙从火中走下。后来人们就建法雨堂纪念义收。法雨堂还曾是严复读书处,清朝福建船政学堂的校舍。 白塔 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祐元年(904年)建造的。传说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初建时塔内砌砖轴,外环木构楼阁,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层砖心木塔。每层的斗栱、云楣、栋梁、栏杆都经过精雕细刻,塔壁和门扉还绘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塔被雷火焚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米。因为外面涂上白灰层,故称白塔。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