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行业聚焦 查看内容

建筑时报:中小设计企业内部收购应该鼓励

2013-9-4 19:4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64| 评论: 0

摘要: 《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出台后,整个勘察设计行业的企业改制开始处于基本观望状态。这一《规定》明确国有资产不允许向大型国有企业转让,而中小企业则要进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交易。一般而言,除非上级 ...
《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出台后,整个勘察设计行业的企业改制开始处于基本观望状态。这一《规定》明确国有资产不允许向大型国有企业转让,而中小企业则要进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交易。一般而言,除非上级主管部门要把企业挂牌叫卖,企业管理者是不会自己上市挂牌的。 建筑设计行业中小设计院大多在前几年已基本完成改制,而且是以资产向经营者和技术骨干转让的民营化方式为多。如今还有少部分设计院尚未完成改制,如今《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出台后,他们限入了两难境地。 前几年行业主管部门强力推进企业改革的时候,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和优惠政策,一些企业因为嫌政策还不到位或因各种阻力而没有将改革进行到底。当看到了这几年的改制成果,终从"要我改"变为"我要改"的时候,政策的风向标全转了。自此也可以说,企业改制从买方市场进入了卖方市场。为了不盲目踩到雷区,部分企业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领导层索性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而一些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企业正在寻找合适的方法。 F设计院是S市一家历史较长的乙级建筑设计院,员工60人,年产值约2000万元。这几年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日子过得不错。企业领导年纪50多岁,心思一直花在引进人才,搞好企业内部经营方面,只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平安地干到自己退休,对改制的问题没有太上心。眼看着这两年同级的设计院都完成了民营化的改制,体制机制方面一比较发现改革还是很有必要的,才决定行动起来。但发现此时社会气候已"晴转多云"。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改制心切,因为近几年引进的几位年轻的技术骨干早已不安份了,无论如何得想办法走出一条路来---企业自我改制。不论是经营者持股还是平均持股,这是第一选择,但显然有政策障碍。已有企业在与主管部门接触,希望收购,但因为收购方案没有与企业管理层沟通,所以收购遭遇企业内部的抵制。对于上市公开挂牌拍卖,对目前的企业管理层无任何好处,所以不是被迫是不会走这条路的。似乎哪条路都不好走,但企业却处在不断地谈论和出方案的过程中,已到了人心思改无心经营的地步。不夸张地说,这种状态如果持续3个月,不接项目,设计院马上就会垮掉。 在如今的改制环境中,F院不敢理直气壮地提MBO,虽然政策并没有禁止。他们曾经提出一个让所有职工集体买断国有产权,再成立一个新公司,让老公司参股从而形成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方案,但遭否决。而一旦挂牌进入产权交易中心,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设计公司挂牌,可能的竞买者有几种:企业管理层或内部其他人员、房产公司,设计单位、施工企业,还有境外机构或其他类型企业。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这当中应该规定企业目前的经营者和内部人员优先的原则,因为经营者相对而言更了解这个企业,更有能力经营好这个企业,而企业内部其他职工也有同样的条件。但文件明确不允许,论理是不大合理的。 有一个例子是1家非建筑行业的民营企业,买了1家设计公司,但没过了多长时间,员工全跑光了,企业自然也垮了,因为购买者根本不懂这行。问题根源在于对设计院而言,究竟什么是可以买的?有形的,有价的,比如房产、土地、资质,是可以买卖的,而人力资源是不确定因素。最近听说的几个例子多是竞买者看中的要么是房产,要么是一块处于好位置的土地,或一个目前已经有价无市的综合资质。而对于企业最重要的人员,如果与骨干们谈得好,继续留用,谈得不好,全体职工可能一个不留。 企业改制最后变成了纯粹的出卖固定资产和企业资质,这是改制的初衷么?前几年,对中小设计企业曾经鼓励的改制方式就是由经营者和技术骨干买断的方式,由于总资产量少,再用部分来解决离退休职工的问题或职工身份转换,所以首先是买得起。其次单位小,让技术骨干与经营者共同持股,利于稳定和改制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说,改制后成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虽然在这个过程由于监管不严,也许有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但最严重的应该是起点不公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并不是拍卖可以解决的。尤其对于中小设计企业这种没有什么资产的企业来讲,公开拍卖更不是上选。 目前建筑设计行业的体制也是鼓励合伙人制的事务所模式,也就是少数人持股,说明这种模式是适合设计院这种智力密集型公司的。国有产权转移可以优先公司内部员工,为了兼顾公平可以在内部竞拍,但竞的决不仅仅是价格。因为政府要求国企改制并不是搞商品拍卖,谁出的价高就卖给谁,更不是要消灭一个企业,相反是要让它更有活力,更好地在市场中发展。谁有资格收购,应该看其收购之后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员工的稳定率,当然还有对企业未来的前景的设计。如果从这些条件来讲,企业目前的经营者或企业内部职工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优势,政策应该鼓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