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规划 查看内容

留住城市记忆《厦门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解析

2013-9-4 19:4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469| 评论: 0

简介:几百幢堪称“中国最美民居”的新垵闽南传统红砖大厝,具有“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的鼓浪屿欧陆风格建筑,中山路、思明南北路骑楼式商业建筑,独具特色的厦大、集美学村建筑……物换星移,在时间的淘洗中,它们默默地 ...
几百幢堪称“中国最美民居”的新垵闽南传统红砖大厝,具有“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的鼓浪屿欧陆风格建筑,中山路、思明南北路骑楼式商业建筑,独具特色的厦大、集美学村建筑……物换星移,在时间的淘洗中,它们默默地见证着厦门城市的足迹,轻轻诉说着城市远去的故事。 由市规划局委托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厦门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将更好地唤起现在及后来者对这个城市的记忆。 该规划涉及全市土地面积1565平方公里。由于此前,我市本岛旧城区、鼓浪屿、集美学村已先后编制完成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确定列入保护的建筑为505幢,因此在该规划中,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着重调查了其他范围的建筑情况,并推荐历史风貌保护建筑239幢,其中重点保护建筑63幢。 所谓历史风貌建筑,是指1949年以前建造的、具有历史意义、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造型别致、选材考究、装饰精巧的单体建筑以及1970年以前建造的群体建筑。 历史风貌街区则是指城市中历史风貌建筑比较集中连片,达到一定规模,能较完整地体现近代城市风貌和民族特色的,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街区。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原则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表现为五个原则的统一。 (1)建筑单体和整体环境统一原则:即除了强调保护建筑本身外,还突出了建筑的所在生存环境,建筑及其所在环境不可割裂; (2)典型个性和群体风貌统一原则:即既保护建筑艺术价值高的典型个体,又重视整体建筑风貌,只有融入群体的个体,其特色才能得以生辉; (3)个体分布和整体结构统一原则:就风貌建筑的存在看,是以个体独立的存在,但从整体分布看,已形成一定的分布结构特征,而把握结构特征将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开发、利用和实施起重要的作用; (4)保存维护和开发利用统一原则: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应遵循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只有把开发利用和保存维护有机相结合,才能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得以持续发展; (5)统一规划和分期实施统一原则:由于建筑保护涉及大量资金和时间,因而统一规划和分期实施是建筑保护的有效方法。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结构 规划按“街区一组团一线一点”四个层次划定全市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结构。即两街、六组、一线、数点。点是重要地标建筑及独立分布建筑,属城市设计空间景观控制点。线是沿线状排列视觉可达建筑组合,属城市设计空间景观界面。 两街:本岛旧城中山路历史街区、集美学村历史街区; 六组:鼓浪屿“万国建筑”组团、厦大“嘉庚建筑”组团、本岛祥店古民居组团、新垵闽南红砖民居组团、霞阳闽南红砖民居组团、同安旧城风貌建筑组团。 一线:同安大同岳口“铺前古官道”。 数点:1.传统民居——本岛前埔“林氏小宗”,海沧镇莲塘别墅、青礁卢塘举人楼,杏林高浦李宏衙门、锦园后浦郭朝阳老宅,同安大同过溪陈喜亭旧厝等。 2.番仔楼——本岛五通“永泰别墅”、殿前陈宣志宅;杏林西滨侨房、集美后溪东安红楼;翔安新店珩厝华侨楼房、新店东园村红砖侨房、马巷陈新村云嵩楼等。 3.寺庙、祖厝、宗祠——海沧青礁慈济宫、霞阳石室院、同安大同芦山堂、孔庙、莲花镇南山客家陈氏宗祠、翔安马巷城隍庙、马巷山侯亭陈氏家庙、新圩金柄大宗祠堂等。 4.古迹———集美灌口“深青古驿”等。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要求 (1)历史风貌建筑单体:列为重点保护的,不得变动建筑原有的外貌、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室内装修;建筑内部其他部分允许作适当的变动。列为一般保护的,不得变动建筑原有的外貌;建筑内部在保护原有结构体系的前提下,允许作适当的变动。附属于历史风貌建筑的围墙、门楼、庭院、小品、绿化、树木等均视为类同单体保护对象。 (2)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范围: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保护范围内与历史风貌建筑不协调、新的和破坏其景观的建筑应当有计划拆除。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范围内修建道路、地下工程及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的,应根据市规划部门提出的建筑保护要求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不得损害历史风貌建筑,破坏整体环境风貌。 (3)建筑保护协调范围:建筑保护协调区可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但必须与周边的历史风貌建筑相协调,与整体空间环境相和谐。 (4)不同存在形式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重点: 点状独立分布建筑以突出建筑景观地位和保护观赏视线及整体环境为主; 线状排列分布建筑以保护建筑形成的连续景观界面和固有空间脉络为主; 成片聚合建筑区以保护群体建筑形成的景观风貌和整体环境为主,重点控制建筑群固有整体空间和景观形态。 另外,历史风貌建筑街区保护分为重点风貌保护区、重点风貌保护街道、一般风貌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四类;历史风貌建筑组团保护按核心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两个层次进行控制。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模式 保护性开发模式:以保护为前提,可进行必要的内部改善和功能转换。 开发性保护模式:以开发改造为前提,在改造的基础上进行保护。 搬迁式保护模式:就是对那些环境已被破坏,建筑在原地保存已经没有意义、或者因为特殊原因,建筑在原地已无法保存的情况下,将这些建筑按原样搬迁到新址加以保护。 控制性保护模式:即暂维持原状,待以后条件成熟进再进行必要的保护。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